有头疽是发生在皮肤肌肉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特点是局部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样脓头,锨热红肿疼痛,易向深部及周围发生扩散,脓头亦相继增多,溃烂之后状如蜂窝。以中老年患者多发,尤其是消渴病患者多见,易出现内陷之证。
目录
1.有头疽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2.有头疽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3.有头疽有哪些典型症状
4.有头疽应该如何预防
5.有头疽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6.有头疽病人的饮食宜忌
7.西医治疗有头疽的常规方法
1有头疽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病因病机:
1、外感风温、湿热之邪邪毒侵入肌肤,毒邪蕴聚以致经络阻塞,气血运行失常。
2、脏腑蕴毒情志内伤,气郁化火;或由于平素恣食膏粱厚味、醇酒炙博,以致脾胃运化失常,湿热火毒内生。以上二者皆可致脏腑蕴毒。
3、内伤精气由于房室不节,劳伤精气,以致肾水亏损,水火不济;阴虚则火邪炽盛,感受毒邪之后,往往毒滞难化。
体虚之际,容易发生,故消渴患者常易伴发本病。如阴虚之体,每因水亏火炽,而使热毒蕴结更甚;气血虚弱之体,每因毒滞难化,不能透毒外出,如病情加剧,极易发生内陷。
2有头疽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痈不仅局部病变比疖重,且易并发全身性化脓性感染。唇痈容易引起颅内的海绵静脉窦炎,危险性更大。严重感染若不能得到及时治疗,病原菌及其毒素可对机体的重要器官造成损害:
1、中毒性心肌炎表现为高热、胸闷、心悸、脉速,心律不规律,有频发室性早搏等。
2、肺炎。
3、脓毒血症骤起寒战,继以高热可达40~41℃,或低温。神志异常,脉细速,肝脾可肿大,严重者出现黄疸或皮下出血。
4、唇痈病人有发生海绵窦血栓的危险。
3有头疽有哪些典型症状
1、好发于项后、背部等皮肤厚韧处。多发于中老年。
2、根据病程演化,临床可分为三期
3、初期患处起一肿块,上有粟粒样脓头,肿块渐向四周扩大,脓头增多,色红灼热,高肿疼痛。伴发热恶寒、头痛纳差。
4、溃脓期肿块进一步增大,疮面渐渐腐烂,形似蜂窝,肿块范围常超过l0cm,甚至大于30cm。伴壮热、口渴、便秘、溲赤等。
5、收口期脓腐渐尽,新肉开始生长,逐渐愈合。
6、整个病程约1个月左右,病情初期在第l周,溃脓期在第2周到第3周,收口期在第4周。
4有头疽应该如何预防
预防与调摄:
1、项、背部生疖,忌挤压,肖渴病患者特别要注意个人卫生。
2、高热时卧床休息,多饮开水。
3、患有头疽之后,切忌挤压、碰伤。在头部者,可用四头带包扎;在上肢者宜用三角巾悬吊;在下肢者宜抬高患肢,减少活动。
4、忌食鱼腥、辛辣等发物或甜腻食物。
5有头疽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辅助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常在15X109/L一20X109/L,中性粒细胞80%一90%。应常规检查血糖、尿糖。可作脓液细菌培养。
6有头疽病人的饮食宜忌
高热 时卧床休息, 多饮 开水。蔬菜水果除韭、葱、辣椒等性热之品外,一般均可食用;其中,马齿觅、芹菜、慈姑、鲜藕等尤长于清热解毒凉血。患有头疽之后,切忌挤压、碰伤。在头部者,可用四头带包扎;在上肢者宜用三角巾悬吊;在下肢者宜抬高患肢,减少活动。忌食鱼腥、辛辣等发物或甜腻食物。
7西医治疗有头疽的常规方法
一、内治法
1、火毒蕴滞肿块色红灼热,根脚收束,上有粟粒样脓头,疮面腐烂,流脓黄稠;发热,口渴,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1)辨证分析:外感风温、湿热毒邪,内有脏腑蕴毒,邪毒蕴结于肌表,以致营卫不和,经络阻塞,气血凝滞,故肿胀疼痛;热毒炽盛,故色红而灼热,发热;热胜肉腐,故疮面腐烂,脓出黄稠:口渴、便秘、尿赤、苔黄、脉弦数皆为热毒内盛之象:
(2)治法:清热利湿,和营托毒。
(3)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便秘者,加生大黄、枳实泻热通腑。
2、阴虚火炽疮形平塌,根脚散漫,疮色紫滞,疼痛剧烈,脓腐难化,脓水稀少或带血水;全身高热,烦躁口渴,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细数。
(1)辨证分析:阴液亏虚,虚火内生,复感湿热毒邪,阴虚无水制火热之邪,而使毒蕴更甚,故疮色紫滞,疼痛剧烈;毒甚走散,故疮脚散漫,疮形平塌;阴液不足,无以化脓,故脓水稀少;热毒人里,故高热、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细数为阴虚火炽之象。
(2)治法:滋阴生津,清热解毒。
(3)方药:竹叶黄芪汤加减。
3、气虚毒滞肿势平塌,根脚散漫,化脓迟缓,皮色赤暗不泽,脓水稀少,腐肉难脱,疮口成空壳,闷胀疼痛;伴畏寒,高热,精神萎靡,面色少华,口渴喜饮,小便频数;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数无力。
(1)辨证分析:气血虚弱,气虚无力托毒,毒邪留滞,故疮形平塌;血虚无以化脓,故腐肉难脱;热毒留滞不解,故仍畏寒、发热、口渴喜饮;气血亏虚,机体失养,故精神萎靡,面色少华;舌淡红、苔白、脉数无力为气虚之象。
(2)治法:扶正托毒。
(3)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
二、其他疗法
伴有消渴者,应根据血糖、尿糖情况,选择有效的西药控制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