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脂质肉芽….

皮下脂质肉芽肿病又名Rothmann-Makai综合征,1984年首次报告,1928年Makai命名本病为皮下脂质肉芽肿病。本病罕见,主要发生于儿童。有认为其是结节性脂膜炎的一型。结节散在,消退后无萎缩和凹陷,无全身症状。

目录

1.皮下脂质肉芽肿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2.皮下脂质肉芽肿病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3.皮下脂质肉芽肿病有哪些典型症状
4.皮下脂质肉芽肿病应该如何预防
5.皮下脂质肉芽肿病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6.皮下脂质肉芽肿病病人的饮食宜忌
7.西医治疗皮下脂质肉芽肿病的常规方法

1皮下脂质肉芽肿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虽有人认为外伤或血管的损伤与皮下脂质肉芽肿病发病有关,但这可能仅为诱因,其确切的病因尚不清楚。早期的病理改变为脂肪小叶的急性炎症,有脂肪细胞变性坏死,并有嗜中性粒细胞、组织和淋巴细胞的浸润,晚期发生纤维化。由于脂肪细胞大多坏死,组织内可出现大小不一的囊腔,囊壁为结缔组织,内有钙盐沉着。

2皮下脂质肉芽肿病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本病有自愈倾向,一般无并发症。患者的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此外,患者还需注意忌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

3皮下脂质肉芽肿病有哪些典型症状

  皮下脂质肉芽肿病的基本损害为结节或斑块,结节通常为0.5—3cm大小,但大者也可达10—15cm,质较硬,表面皮色呈淡红色或政治家皮色,主观感觉缺如,仅具轻压痛,结节数目不等,散在分布于面部、躯干和四肢,其中以发生于大腿伸侧者更为常见,结节持续6个月至1年后逐渐隐退,且不留萎缩和凹陷,少数病例的结节可持续数年,无发热等全身症状。

4皮下脂质肉芽肿病应该如何预防

  皮下脂质肉芽肿病这种病由于病因不清,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建议应该多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多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注意肺、肾、心及皮肤病变,并注意继发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发生,慎重使用药物,防止过敏的发生。适当应用中药可有调节免疫、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

5皮下脂质肉芽肿病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本病一般通过血液常规检查即可确诊,无需特别检查方法。本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所以应积极预防。应引起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高度重视。

6皮下脂质肉芽肿病病人的饮食宜忌

  皮下脂质肉芽肿病患者饮食上只吃性平性温的食物,多牛羊肉、猪肉、鸡肉、鳝鱼,可多吃白果、红枣、核桃仁。同时日常饮食应注意清淡,减少辛辣油腻食物的摄入,特别是在疾病治疗期间,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

7西医治疗皮下脂质肉芽肿病的常规方法

  皮下脂质肉芽肿病有自愈倾向,急性发作时治疗方案可用如下药物治疗:纤维蛋白溶解药、氯化奎宁、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有一定疗效。在急性炎症期或有高热等情况下,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每天40—60mg和非甾体抗炎药有明显效果。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