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热是肺部脓疡形成的一种病症。临床以发热、咳嗽、胸痛、咯痰量多,气味腥臭,或脓血相兼为主要症状。西医学中的肺脓疡、化脓性肺炎、肺坏疽,及支气管扩张感染化脓等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本病极为相似,可参考诊治。
目录
1.肺热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2.肺热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3.肺热有哪些典型症状
4.肺热应该如何预防
5.肺热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6.肺热病人的饮食宜忌
7.西医治疗肺热的常规方法
1肺热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1、风热邪毒犯肺,或风寒化热,邪热蕴肺,肺受热毒所灼,失于宣降清肃,痰热内部,热壅血瘀,郁结成痈,血败化脓,形成本病。 2、正气内虚,痰热素盛;或嗜酒无度,饮食不节,过食辛热厚味,致使炎热内蕴,复感风热邪毒,内外合邪而发病。 3、本病临床上一般分为四期: ①初期,风热邪毒犯肺,肺失清肃,出现恶寒、发热、咳嗽等症状。 ②成痈期:邪热壅肺,蒸液成痰,热毒侵淫,损伤血脉,热壅血瘀,蕴酿成痈。 ③溃脓期:热盛肉腐血败,内溃外泄,咯出大量腥臭脓痰或脓血痰。 ④恢复期:牙毒渐尽,正气渐复(若迁延日久,余毒未净,邪恋正虚,则耗伤气阴,而转成慢性肺痈)。
2肺热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肺热可导致发热、咳嗽、胸痛、咯痰等症
3肺热有哪些典型症状
肺热是肺部脓疡形成的一种病症,临床以发热、咳嗽、胸痛、咯痰量多、气味腥臭、或脓血相兼为主要症状。本病临床上一般分为四期。
4肺热应该如何预防
(1)保持居室通风 :应坚持每天开窗通风2次,每次20分钟左右,这样才能减少空气中病原微生物的滋生,有效预防感冒。
(2)保持一定的湿度 :在寒冷的冬季,居住在北方家中多有暖气,这就使室内环境特别干燥,容易出现上火、口干舌燥、咽喉痛等症状。这时,家里最好购买一台加湿器,以保证室内的适度适宜。但在使用加湿器时,要注意定时清洁,以免细菌在加湿器中滋生。
(3)保持衣物的清洁:要注意常常洗澡,更换衣物,保持身体的清洁。还要在阳光充足的时间,将被褥拿出去晾晒,借助阳光中的紫外线来杀死病菌。
(4)保持饮食的均衡全面:饮食要营养均衡和全面,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和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此外,还要多喝水,这也能有效抵御感冒病毒的侵袭。
(5)注意防寒保暖:要注意防寒保暖。如果外出,要穿好厚外套,戴帽子、围巾和手套。同时,也要注意脚的保暖,最好能够时刻穿着袜子。
(6)穴位按摩:人体的手脚上布满了经络和穴位,经常搓手能促进手部的血液循环,从而疏通经络,增强免疫力,提高抵御感冒病毒的能力。
5肺热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肺热的诊断主要是依靠临床表现,临床以发热、咳嗽、胸痛、咯痰量多、气味腥臭、或脓血相兼为主要症状。本病临床上一般分为四期。
6肺热病人的饮食宜忌
梨 梨子性凉,味甘,能清热化痰,热咳者宜之。民间常将梨子削皮后,将梨核掏出,放入川贝粉1~3克,隔水炖食,每日2次,每次1只。或选用已故名医蒲辅周的方法,用中药麻黄3~5克,捣碎或捶碎后放人梨心内蒸熟食用。 罗汉果 罗汗果清肺止咳,肺热咳嗽和风热咳嗽者宜服。可用罗汉果1个,柿饼15克,水煎服食。 柿子性寒,能清热、消痰、止咳,故热咳者宜食之。据近代药理试验观察,柿子确有祛痰和镇咳效果,且祛痰作用强于镇咳。 枇杷 枇杷性凉,味甘,能润肺化痰止咳。《滇南本草》云:“枇杷治咳嗽吐痰。”适宜热咳吐黄脓痰之人食用。 无花果 无花果能清热、化痰、理气,适宜风热型咳嗽多痰胸闷者食用。《福建中草药》还记载了当地民间方法,治肺热咳嗽,声音嘶哑,用无花果15克,水煎调冰糖服。 荸荠 荸荠能化痰、清热,对热性咳嗽吐脓痰者尤宜。每次可用鲜荸荠250克,洗净削去皮,用沸水烫一下,生吃,早晚各1次,连吃3~5天。 萝卜汁 萝卜汁可选用红皮辣萝卜新鲜者500克,洗净不去皮,切成薄片,放于碗中,上面放饴糖(麦芽糖)2~3调羹,搁置一夜,即有溶出的萝卜汁,频频饮服,有清热化痰止咳效果,适宜风热或肺热咳嗽者食用。也可用鲜萝卜与荸荠各500克,洗净后一并捣汁或榨取汁水服。 冬瓜性凉,能消痰、清热。《滇南本草》中说:“冬瓜润肺消热痰,止咳嗽。”凡风热咳嗽或肺热咳嗽者,均宜选用冬瓜煨汤食用。 冬瓜 冬瓜性凉,味甘淡,有清热消痰作用。《滇南本草》中曾说:“冬瓜润肺消热痰,止咳嗽,治痰吼,气喘。”《本草再新》中还说:“解暑化热。”因此,尤其是在夏季风热咳嗽和肺热咳嗽,咳痰黄稠之人,食之最宜。此外,冬瓜子性味甘凉,能润肺化痰清热,也是中医治疗痰热咳嗽常用之品,故肺热咳嗽的大叶性肺炎、肺痈(肺脓疡)、支气管扩张等咳嗽吐黄脓痰者,食之尤宜。
7西医治疗肺热的常规方法
初期
证候:恶寒发热,咳嗽胸痛,痰少而粘,呼吸不利、口干咽燥,舌苔薄黄,脉浮滑而数。
治法:疏散风热、清肺化痰。
主方:银翘散。
成痈期
证候:寒战壮热汗出,胸闷作痛、转侧不安,咳嗽气急,甚则喘满,咳吐脓痰,气味腥臭,口燥咽干,烦躁不安,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化瘀消痈。
主方:千金苇茎汤。
溃脓期
证候:咳吐脓血,或咯痰状如米粥,量多腥臭,胸中烦满而痛,甚则气喘不能平卧,面赤身热,烦渴喜饮,舌红绛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排脓化瘀、清热解毒。
主方:桔梗汤、千金苇茎汤。
恢复期
证候:身热渐退、咳嗽减轻,脓痰日少渐转清稀,或见胸胁隐痛、气短乏力、自汗盗汗,低热或潮热,面色少华,形体消瘦,舌淡红,苔薄,脉细数无力。
治法:润肺化痰、益气养阴。
主方:清燥救肺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