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痈是痈肿之发于肾经募穴京门穴处者。《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八:“京门隐隐而痛者,肾疽也;上肉微起者,肾痈也。痈肿之发于肾经募穴京门穴处者。《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八:“京门隐隐而痛者,肾疽也;上肉微起者,肾痈也。”多因肾虚房劳过度,挟外感风寒所致。初起者面白不渴,少腹及肋下(月真)胀满,继则令人寒热往来。治宜温肾阳,散风寒,始用五积散加辛温之剂,继之据病情之好转,寒去痛止者可内服桂附地黄丸之类,进行调理。
目录
1.肾痈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2.肾痈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3.肾痈有哪些典型症状
4.肾痈应该如何预防
5.肾痈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6.肾痈病人的饮食宜忌
7.西医治疗肾痈的常规方法
1肾痈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多因肾虚房劳过度,挟外感风寒所致。初起者面白不渴,少腹及肋下(月真)胀满,继则令人寒热往来。筋疳泻血,瘦弱;骨疳喜卧冷地;肉疳目肿腹胀,痢青色白色或沫,渐瘦弱,外症鼻下赤烂,自搔鼻头,疮不结痂,绕目生疮。治宜温肾阳,散风寒,始用五积散加辛温之剂,继之据病情之好转,寒去痛止者可内服桂附地黄丸之类,进行调理。
2肾痈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夫肾痈于内肾相对。皆由肾气衰败而成。突起皮赤者易安。陷入皮黑者难痊。如精神清爽。颜色红润。饮食不减。多起少卧。此为善义也。颜色黑黄。饮食全减。斯为可忧。惟须详审速疗。肾痈乃将理失宜。劳伤气血。风寒之气。乘虚而入。内舍于肾。及挟邪热。其气结聚。或作寒热。脉数而实者是也。
3肾痈有哪些典型症状
肾痈肾经不足生,京门微肿隐隐疼,少腹肋下〔月真〕胀满,房劳形寒邪外乘。
【注】此证始发京门穴,必隐痛微肿,令人寒热往来,面白不渴,少腹及肋下〔月真〕胀塞满。由肾虚不足之人,房劳太过,身形受寒,邪气自外乘之。
4肾痈应该如何预防
1、消毒散
(出百一选方)
治男子肾痈。妇人乳痈。一切赤肿毒。服之自散。
赤土(一皂子大)木鳖子(七个炮去皮)上同研令极匀。分三服。热酒或米饮调下。食后服。不动脏腑。不过一剂效。
治外肾痈疮
用抱鸡卵壳、鹰爪、黄连、轻粉等分为末。煎过。清油调涂。
治丈夫阴头痈
(出肘后方)用鳖甲一个。烧为末。以鸡子白和。敷之。
治肾痈及天行热疾
用乌贼骨末粉。敷之。
2、甘草膏
(出百一选方)
治水谷道前后生痈。谓之悬痈。乃肛门及膀胱处。生核子如橄榄样。或梅李状。初不作痛。至旬日。渐作热。不早治疮溃脓血出。日数碗。有至肠腐而大便从疮口出者。其苦不可言。近以数月。远至一二年亦愈。须是作核未痛以前治之。不过一二服便自消。此病初发如松子大。渐如莲子。数十日后。如觉赤肿似桃李即破。若破则难治。服此药。此痈已破服此药二服。疮口即合。甚妙。
用粉草半斤。内用无节者四两。如算子样劈破了。取泉石间长流水。以甘草入水中浸透。以炭火将甘草蘸水焙炙。以一碗水尽为度。不可急性擘开。和将所炙甘草另用泉水五盏。无灰好酒五盏。用瓦罐煎至二之一如膏。一起服之。立愈。另用有节甘草四两。仍用泉水随罐大小煎汤。漉洗患处三遍。其效如神。如水冷再温热洗。一方治悬痈卒肿。用硼砂半钱。绵裹含咽津瘥。
治悬痈。
大黄甘草节贝母白芷上为末。小酒调。兼治弩气诸疮疖瘥。虚弱人加当归一半。大黄煨一半。
治悬痈乖宜。咽中妨闷。
(出本草)白矾(一两焙灰)盐(一两)上细研为散。以箸头点药在上瘥。
因热毒壅滞于肾,使血败肉腐,形成痈脓。以高热,腰痛等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痈病类疾病。
5肾痈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血液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升高,血培养可呈阳性。早期尿中无白细胞,当感染扩展到肾盂时,尿中可发现白细胞。尿培养的结果应与血培养相同。B超引导下穿刺抽脓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6肾痈病人的饮食宜忌
肾痈除了常规的治疗外,还要注意饮食方面。患者应注意清淡饮食,尽量远离辛辣刺激食物,同时不要进食油腻食品,适当多喝水对本病有好处。
7西医治疗肾痈的常规方法
方剂:五积散
组成:苍术(炒,二钱)、陈皮桔梗川芎当归白芍(各一钱)、麻黄枳壳(麸炒)、桂心干姜厚朴(各八分)、白芷半夏(制)、甘草(生)、茯苓(各四分),引姜一片,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头痛恶寒者,加速须葱头三个,盖卧汗出甚效。
方歌:五积散苍壳陈苓,麻黄半桔归芍芎,芷朴桂心干姜草,肾痈寒邪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