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证

虫证是指寄生在人体肠道的虫类所引起的病证。包括蛔虫病、绦虫病、钩虫病、蛲虫病及姜片虫病等。虫证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病、多发病,尤以农村为多见。

目录

1.虫证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2.虫证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3.虫证有哪些典型症状
4.虫证应该如何预防
5.虫证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6.虫证病人的饮食宜忌
7.西医治疗虫证的常规方法

1虫证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1、蛔虫病:蛔虫病是由于误食沾有蛔虫卵的生冷蔬菜、瓜果或其他不洁食物而引起。蛔虫寄生在小肠内,扰乱脾胃气机,吸食水谷精微。由于蛔虫喜温,恶寒怕热,性动好窜,善于钻孔,故当人体脾胃功能失调,或有全身发热疾患时,蛔虫即易在腹中乱窜而引起多种病症。
  2、绦虫病:绦虫病的病因,是人吃了未煮熟的、含有囊虫的猪肉或牛肉,囊虫吸附在肠壁上,颈节逐渐分裂,形成体节,约经2~3个月而发育为成虫,引起本病。绦虫所致的病变,主要是吸食人体水谷精微以及扰乱脾胃运化,从而引起腹胀,腹痛,甚至消瘦,乏力等症。
  3、钩虫病:中医学将钩虫称为伏虫。由于人体皮肤接触含有钩蚴的泥土,钩蚴从皮肤钻入,最后移行在小肠发育成成虫,而导致钩虫病。其主要的病理为扰乱胃肠气机,吸食及耗费人体血液,而出现胃肠失调及气血亏虚的病变。
  4、蛲虫病:蛲虫病是由于吞入蛲虫卵而引起的。
  5、姜片虫病:进食生菱角、生荸荠等,被附着的姜片虫囊蚴感染而引起本病。成虫寄生在小肠,吸食水谷精微及引起脾胃功能失调为主要的病理变化。

2虫证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恶心呕吐,吐蛔,全身发热,胃肠失调及气血亏虚,腹胀,腹痛,甚至消瘦,乏力等症。饮食无问题但身材瘦削者,经常性肚痛者,肛门四周痒等症状者,都是有可能有虫症的。有可能出现以肝脾肿大、门脉高压和因侧支循环形成,而导致的食管下端及胃底静脉曲张为主的综合征。

3虫证有哪些典型症状

  虫证临床常见的共同症状为面黄肌瘦,精神萎弱,时见腹痛,脐周腹痛,时作时止,痛止即能饮食,或有异嗜,伴见症状有胃脘嘈杂,甚或鼻孔发痒,面黄肌瘦。但由于感染和治疗情况的不同,症状的轻重程度有较大的差别。

4虫证应该如何预防

  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保护水源查清粪便污染的主要原因及其方式。如对露天粪缸外溢洗刷粪具、人畜野粪等,应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减少污染。将人、畜粪便、作物秸杆、杂草等植物堆积起来。各地习惯不同,有的密封有的不密封,经微生物分解作用,使肥堆中温度达50~55℃,持续5~7d可杀死虫卵。粪、尿密封贮存法;尿和粪便分解后可产生氨及硫化氢可杀死毛蚴。沉卵粪池或厕所:主要是将贮粪池与厕所结合修建。沼气池:沼气对血吸虫卵并无杀灭作用,但沼气池可有沉卵作用。

5虫证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在确诊时,除依靠其临床表现外,还需借助辅助检查。本病粪便寄生虫、粪寄生虫卵、寄生虫检查的直接涂片法、尿常规、血常规、便常规、腹部平片。

6虫证病人的饮食宜忌

  饮食方面要做到规律、合理,即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选择营养价值高的植物或动物蛋白,如牛奶、蛋类、鱼类、瘦肉、各种豆制品等。各种新鲜蔬菜、瓜果富含维生素,营养价值高。

7西医治疗虫证的常规方法

  1、蛔虫病
  主症:脐周腹痛,时作时止,胃脘嘈杂,甚或吐虫、便虫、腹中虫瘕。
  较严重者表现不思饮食,面黄肌瘦,鼻孔作痒,睡中龊齿流涎。
  治法:安蛔、驱蛔,健运脾胃。
  2、绦虫病
  主症:上腹部或全腹隐隐作痛,腹胀,或有腹泻,肛门作痒。
  久则消瘦乏力,大便内或衬裤上有时发现白色节片。
  治法:驱除绦虫,调理脾胃。
  3、钩虫病
  (1)脾虚湿滞
  主症:面色萎黄或面黄而虚浮,善食易饥,食后腹胀,或异嗜生米、茶叶、木炭之类,神疲肢软。
  舌淡苔薄,脉濡。
  治法:健脾燥湿,和中补血。
  (2)气血两虚
  主症:颜面、肌肤萎黄或苍白,面足甚至全身浮肿,脘闷不舒,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眩晕耳鸣,心悸气短。
  舌质淡胖,脉弱。
  治法:补益气血。
  4、蛲虫病
  主症:肛门发痒,夜间尤甚,睡眠不安。晚间肛门发痒时,可在肛门周围见到细小蠕动的白色小虫。
  久病则出现纳减、腹痛、腹泻、消瘦等症。
  治法:驱虫止痒。
  5、姜片虫病
  主症:一般可无自觉症状,有的可见轻度腹痛、腹泻或恶心呕吐,甚者可见精神倦怠,或腹胀浮肿。
  治法:驱虫为主,佐以健脾。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