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迷走性晕厥(或称迷走血管性虚脱,vasovagalcollapse)多为情绪反应引起,尤其是病人有发热、失水或低血糖倾向时。如呈面色苍白、恶心、出冷汗,继而可昏厥,经常容易被误诊过敏性休克。此症无瘙痒或皮疹,昏厥经平卧后立即好转,血压虽低但脉搏缓慢,这些与过敏性休克不同。血管迷走性晕厥可用阿托品类药物治疗。
目录
1.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2.血管迷走性晕厥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3.血管迷走性晕厥有哪些典型症状
4.血管迷走性晕厥应该如何预防
5.血管迷走性晕厥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6.血管迷走性晕厥病人的饮食宜忌
7.西医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常规方法
1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各种刺激通过迷走神经介导反射,导致内脏和肌肉小血管扩张及心动过缓,周边血管突然扩张,静脉血液回流心脏减少,使心脏有加快和加强收缩的反射动作,某些人会因过度激发迷走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进而引起心跳忽然减慢、周边血管扩张,结果造成血压降低、脑部缺氧,表现为动脉低血压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能自行恢复,而无神经定位体征的一种综合征。高温、通风不良、劳累及各种慢性疾病可诱发本病。
2血管迷走性晕厥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血管迷走性晕厥要防止晕厥发生,一般可在短时间内自然恢复,无特殊并发症。所以一经发现,需积极治疗,平时也应做好预防措施。
3血管迷走性晕厥有哪些典型症状
血管迷走性晕厥多见于学龄期儿童,女孩多于男孩,通常表现为立位或坐位起立时突然发生晕厥,起病前可有短暂的头晕、注意力不集中、面色苍白、视、听觉下降,恶心、呕吐、大汗、站立不稳等先兆症状,严重者可有10-20秒的先兆。如能警觉此先兆而及时躺下,可缓解或消失。初时心跳常加快,血压尚可维持,以后心跳减慢,血压渐下降,收缩压较舒张压下降明显,故脉压差缩小,当收缩压下降至10。7Kpa(80mmHg)时,可出现意识丧失数秒或数分钟,少数病人可伴有尿失禁,醒后可有乏力、头昏等不适,严重者醒后可有遗忘、精神恍惚、头痛等症状,持续1-2天症状消失。发作时查体可见血压下降、心跳缓慢、瞳孔扩大等体征。发作间期常无阳性体征。有研究发现,血管迷走性晕厥可诱发张力性阵挛样运动(惊厥样晕厥,convulsivesyncope),可被误诊为癫痫。
4血管迷走性晕厥应该如何预防
目前仍缺乏血管迷走性晕厥特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对于一部分没有前驱症状,经常突然出现晕厥摔倒的高危人群,尤其是反复发生外伤或经常暴露在易受伤的环境中的人,预防性治疗是需要的。治疗的目标是要减少严重晕厥事件发生的频率及减少外伤。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有多种方法,要因人而异
血管迷走性晕厥常由某些因素触发,有些可能只在特定情况下发作。因此,要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工作,尽量避免这些触发因素,尽量停用可以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一旦发生晕厥前驱症状时,患者要立刻平躺,既可避免外伤也能防止晕厥的发生。有研究报道:反复出现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患者,在前驱症状时,进行手臂和腿部的屈伸运动,有助于防止晕厥发生,这可能与骨骼肌泵作用增加静脉血液回流有关。增加液体和钠盐的摄入,也可能有助于预防晕厥发生。Younoszai和El-Sayed等研究发现,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每天至少摄入2L液体和120mmol的钠(约7g盐)可以升高血压,增加血容量,减少晕厥发生的频率。也有部分临床医生,建议站立训练,类似于“脱敏”疗法。让患者每天靠墙站立10~30min,逐渐适应这种体位性容量变化的影响。但这种治疗方法还存在很大争议,而且长期依从性较差。
5血管迷走性晕厥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主要检查有血常规、心电图和直立倾斜试验。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常规检查一般取用末梢血检查。直立倾斜试验是一项用于检查静脉血管是否正常的辅助检查方法。
6血管迷走性晕厥病人的饮食宜忌
目前仍缺乏血管迷走性晕厥特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可以通过以下食疗方法来改善和预防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症状:
一、大蒜煎
1、原料:大蒜30瓣(约100克)。
2、制法:大蒜放入锅中,加水750克,煎煮至150克,取出灌服。
二、糯米葱粥
1、原料:糯米100克,葱30克。
2、制法:
(1)糯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水500克,先用大火煮开,改为中火续煮,至粥汁浓稠时改为小火。
(2)葱洗净,切碎,待粥近熟时加入锅中,再煮片刻即成。
三、独参汤
1、原料:人参、红糖30克。
2、制法:将人参切片,放入锅中,加水约100克,煎约30分钟,取汁,加入红糖搅化即可服食。
7西医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常规方法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主要治疗方法如下:
一、急救方法
发生昏厥,不要惊慌,应先让病人躺下,取头低脚高姿势的卧位,解开衣领和腰带,注意保暖和安静。针刺人中、内关穴,同时喂服热茶或糖水。一般经过以上处理,病人很快恢复知觉。若大出血、心脏病引起的昏厥,应立即送医院急救。
二、药物和器械治疗
1、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用于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已经有很多年,可能机制是:降低左室机械感受器的敏感性;阻滞肾上腺素的作用(晕厥前机体出现特征性的血浆儿茶酚胺水平提高,儿茶酚胺释放可以矛盾性增加对心动过缓和低血压的敏感性,激活心脏机械感受器)。虽然β受体阻滞剂在非对照研究中认为是有效的,但在对照研究中,与安慰剂比没有明显差异。β受体阻滞剂可能对年龄大于42岁的一小部分病人有效。
2、氟氢可的松:氟氢可的松是人工合成的盐皮质激素,可以促使水钠储留,增加有效循环血容量,增加外用血管a受体的敏感性。在非对照研究中,氟氢可的松对减少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生是有效的。一项随机的对照研究证实,氟氢可的松与阿替洛尔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疗效相似。
3、血管收缩药:在美国,血管收缩药被允许用于治疗体位性低血压,也能用于治疗反复的血管迷走性晕厥。甲氧胺福林是a1受体激动剂,能收缩血管。Ward等随机双盲的交叉试验发现,接受甲氧胺福林(5mg/d,分3次服)治疗的患者,与安慰剂组比,晕劂发作频率减少,生活质量提高。
4、选择性5-羟色胺重吸收抑制剂:因为5-羟色胺能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活性,因此,选择性5-羟色胺重吸收抑制剂可能会减少晕厥的反复发作。DiGirolamo的随机对照研究认为帕罗西汀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