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血红蛋白(methemoglobin,MetHb)是遗传因素或吸收毒性化合物后由红细胞产生的,其含量超过一定水平即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methemoglobinemia),分为获得性和遗传性两大类。
目录
1.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2.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3.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有哪些典型症状
4.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应该如何预防
5.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6.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病人的饮食宜忌
7.西医治疗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常规方法
1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一、发病原因
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是由于缺乏细胞色素b5还原酶(b5R)。b5R是一种黄素蛋白。有膜结合型及可溶性两种。两种b5R是同一基因的表达产物。该基因位于22号染色体,长度31kb。现已发现b5R至少有11种变异,此外还发现5种b5R变异,其电泳行为异常,但酶活性正常,属于酶的多态性。
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分为2型:
1、Ⅰ型:又称单纯红细胞型。患者自出生后即有发绀,血中MetHb含量占Hb总量的8%~50%。
2、Ⅱ型:又称全身型。全身各种细胞都缺乏b5R的活性,包括膜结合型及可溶性型,约占10%。此型b5R的异常与脂肪酸的破坏和延伸、胆固醇的合成及某些药物的代谢有关。
另有些病例为b5R缺乏的杂合子,其血中MetHb不增加,但当接触产生MetHb的药物时则生成比正常人高得多的MetHb。
二、发病机制
遗传性代谢缺陷病的发病机制与其他分子病(如血红蛋白病)一样,主要是由于:
1、点突变使其编码合成的蛋白质(酶)一级结构改变,空间结构不稳定,易降解而导致的含量减少;
2、酶空间结构改变不仅影响了酶的稳定性,进而使酶活性改变或丧失;
3、由于点突变导致转录、拼接等错误,不能合成或合成了有较大片段缺失的酶蛋白。
蛋白质(酶)的一级结构中某个氨基酸被置换,将会影响其二级和三级结构的稳定性。实验证明,上表所列几种Ⅰ型b5R变异,都表现出热稳定性降低,于成熟红细胞已经失去了细胞核与细胞器,与其他组织细胞不同,不能再重新合成所需要的酶。因此,如果主要缺陷只是稳定性降低,则仅仅突出地表现在红细胞内b5R减少及活性减低,临床上表现为Ⅰ型MetHb血症。若将其血液离心,就会发现底层红细胞(老年红细胞)比上层年幼红细胞中b5R活性更低,MetHb含量也较高。
若b5R分子中某些关键部位的氨基酸被置换,不仅影响到酶的稳定性,而且影响其生物活性,如与底物NADH的亲和力明显减低(Km值增大),结果就会严重地影响其催化效率,合成的是丧失了活性的酶。这样,不仅会累及红细胞,而且使各种组织细胞内的b5R活性丧失,影响了重要的物质代谢。如神经髓鞘中脑苷脂和神经节苷脂的生物合成障碍,会造成神经系统发育不良。此类变异临床表现为Ⅱ型MetHb血症。利用基因工程和定点突变技术,可以在实验室中人工合成各种突变的酶,对其生物化学特性的研究也证实凡能导致Ⅱ型MetHb血症的突变酶,催化效率都有严重丧失。
另外,如表中所列,基因突变若影响了正确地表达,如mRNA拼接错误、提前终止、大片段遗漏等,也会表现为Ⅱ型MHb血症。
2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本病属于遗传性疾病,除了有高铁血红蛋白增高之外,部分患者可出现红细胞的形态异常,如镰刀样的红细胞或球形红细胞,由于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可造成溶血,溶血进一步发展,可并发黄疸以及贫血。此类并发症和遗传因素有关,但对于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而言,并无直接的并发症。
3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有哪些典型症状
1、Ⅰ型患者自出生后即有发绀,由于MetHb为棕褐色,其发绀比一般还原Hb缺氧时更为明显,MetHb占Hb总量的5%~50%,一般病例无症状,而少数病例MetHb占到Hb总量40%或更高时患者觉心悸,气短,甚至更明显的呼吸困难,能胜任一般体力劳动,有些患者除红细胞外同时伴有白细胞,血小板及成纤维细胞中b5R酶活性的降低。
2、Ⅱ型患者的临床表现为有严重的智力及发育障碍,神经精神系统异常,如小头颅,角弓反张,手足颤动,全身肌张力减退等。
4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应该如何预防
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是由于缺乏细胞色素b5还原酶(b5R)。b5R是一种黄素蛋白。有膜结合型及可溶性两种。两种b5R是同一基因的表达产物。输入染色体异常性疾病,目前对于染色体疾病无有效的预防方法,故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间接预防本病最有效的措施。
5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多数患者红细胞不增多,少数患者骨髓红系统增生,血中红细胞增多,网织红细胞增多,但MCV,MCH,MCHC正常,红细胞盐水脆性正常,表明红细胞厚径正常,红细胞寿命多正常,少数病例有合并黄疸(溶血)者。
1、肉眼观察:取肝素抗凝血于中号试管,血液呈巧克力样棕褐色,空气中振摇1min后颜色不变,或取外周血1滴于滤纸上,空气中晃动30s后,颜色仍显棕褐色,必要时以正常血对照,以上试验可以排除因呼吸或循环衰竭引起的缺氧性发绀。
2、MHb的吸收光谱:血液用蒸馏水稀释5~20倍,用分光镜直接观察,在红色区有1条暗带,加入10%氰化钾(钠)或连二亚硫酸钠(dithionke)1滴,此带消失,或用记录式分光光度计波长扫描,观察加入氰化钾前后在630nm附近吸收光谱的变化,试验时应有正常血对照。
3、MHb定量测定:按Evelyn和Malloy分光光度法测定MetHb含量。
4、MHb还原试验:将患者或正常人红细胞经亚硝酸盐处理,于乳酸一磷酸盐缓冲液中温育数小时(或过夜),正常人和中毒性MetHb血症红细胞颜色由巧克力色变为鲜红色,先天性MetHb血症红细胞颜色仍为巧克力色,杂合子红细胞呈褐红色。
5、酶活性测定:以氰化高铁血红蛋白为底物测定NADH-MetHb还原酶活性,或以二氯酚靛酚为底物测定黄递酶活性,或以细胞色素b5为底物测定b5R活性,不同方法测得的结果,尽管不完全平行,但与正常人比较,均有明显减低,杂合子居中,需强调指出的是,由于不同遗传变异型的作用机制不同,试管中(高底物浓度下)测定的结果并不能确切地反映在活细胞内(低底物浓度下)催化效率减低的程度,因为,如果酶分子结构的改变使其与底物NADH的亲和力减低(Km值增大),在生理情况下,细胞内的NADH浓度很低,酶活性几乎完全丧失;但在试管中测定酶活力时,加入的NADH相当于生理浓度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完全可以测出酶的活性,若在低底物浓度下测定酶活性,必须用时间扫描记录其瞬时初速度,否则误差太大,其他遗传性酶缺陷病也都有类似问题。
6、酶抗原测定:用Westernblot或ELISA双抗体夹心法可以测定b5R抗原量,一般酶抗原量多数偏低,但有些b5R变异型,酶活性减低并不一定同时伴有酶抗原量减少,两者不完全平行,但同时测定酶抗原量对鉴别不同变异型和解释其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
7、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为进一步确定变异型,检出杂合子,进行家系调查及产前诊断,可选用各种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根据临床表现,症状,体征选择做心电图,胸片,B超,等检查。
6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病人的饮食宜忌
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患者饮食方面主要注意以下几点:1、忌烟、酒、咖啡、可可。2、忌辛辣、燥热动血的食物。3、忌霉变、油煎、肥腻食物。
7西医治疗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常规方法
1、治疗
无症状者不需治疗,有轻度症状或为改善发绀者可口服维生素C,100~200mg,3次/d,可使MetHb降低,但不能降至正常范围。由于此药无毒性可长期服用,但有生成草酸钠结石的危险。此外可用维生素B2(核黄素)20mg/d,如有紧急情况时可口服亚甲蓝(美蓝),或静脉注射亚甲蓝(美蓝),待病情平稳后换用维生素C。
2、预后
多数病例未影响妊娠及寿命,但终生不能治愈。Ⅱ型患者预后不良,多于出生后3个月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多数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