醛固酮过多症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继发性醛固酮过多症是继发于肾素-血管紧张素增多症;原发性醛固酮过多症可因肾上腺球状带细胞增生或肿瘤引起。肾上腺未见异常者称为特发性醛固酮过多症。
目录
1.醛固酮过多症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2.醛固酮过多症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3.醛固酮过多症有哪些典型症状
4.醛固酮过多症应该如何预防
5.醛固酮过多症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6.醛固酮过多症病人的饮食宜忌
7.西医治疗醛固酮过多症的常规方法
1醛固酮过多症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原发性醛固酮过多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发生病变从而分泌过多的醛固酮,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多,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性受抑制,临床以高血压、低血钾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
2醛固酮过多症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醛固酮过多症因肾素分泌被抑制可并发一种相对良性的高血压。如高血压长期持续存在,可致心、脑、肾损害。长期低血钾也可致心脏受累,严重者可致心室颤动。据报道在58例原醛病人中34%的病人有心血管并发症,其中常见的并发症有脑梗死、脑出血、高心病、尿毒症。
3醛固酮过多症有哪些典型症状
醛固酮过多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特点:
1、高血压,血压大多在22.7-28/13.3-18KpA之间。
2、血钾性碱中毒,手足搐搦。
3、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多于劳累或服排钾利尿剂后出现,主要累及下肢。严重者吞咽困难。
4、烦渴、多饮、多尿,尤以夜尿增多显著。
5、常并发尿路感染。
4醛固酮过多症应该如何预防
醛固酮过多症在预防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1、摄食正常钾、钠。固定饮食2周或3~5周。
2、在适应钾、钠固定饮食2~3日后,第3~4日留24小时尿液测定钾、钠。同时,应测定血钾、血钠及二氧化碳结合力。
3、首先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每日主粮的摄入量。(主粮不能采用加碱或发酵粉制作的面粉。)按“食物成分表”计算出每日主粮所供给的K+、a+量,再从饮食所规定的K+、Na+总量减去主粮所供给K+、Na+,剩余的K+、Na+量即从辅食及食盐(NaCl)中摄取。
4、安排辅食时,应以“食物成分表”上选用当时市场有供应又为该病人所喜受的食品。先将K+的需要量予以保证,再将适量的NaCl作为调味品以补足Na+的总需要量。
5醛固酮过多症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醛固酮过多症的检查主要是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低血钾:大多数患者血钾低于正常,多在2~3mmol/L,也可低于1mmol/L,低钾呈持续性。
2、高血钠:血钠轻度增高。
3、碱血症:细胞内pH下降,细胞外pH升高,血pH和二氧化碳结合力在正常高限或轻度升高。
4、尿钾高:在低钾情况下每天尿钾排泄量仍大于25mmol。
二、影像学检查
1、肾上腺B超:B超可检出直径大于1.3cm以上的肿瘤。
2、肾上腺CT扫描:CT扫描对肾上腺病变的定位、确诊有重要意义。
6醛固酮过多症病人的饮食宜忌
醛固酮过多症在饮食方面宜吃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食物,患者应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此外,本病应忌食油腻、高盐、高脂肪食物。
7西医治疗醛固酮过多症的常规方法
醛固酮过多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
一、手术治疗
术前应纠正电解质紊乱、低血钾性碱中毒,以免发生严重心律失常。
二、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均可用药物治疗。治疗可选用以下药物:
1、醛固酮拮抗药
螺内酯是醛固酮过多症治疗的首选药物,它与肾小管细胞质及核内的受体结合,与醛固酮起竞争性抑制作用,致使潴钾排钠。
2、钙通道阻滞药
此类药物可抑制醛固酮分泌,并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的收缩,减少血管阻力,降低血压。
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此类药物可使醛固酮分泌减少,改善钾的平衡并使血压降至正常。临床常用的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西拉普利、贝那普利等。
4、抑制醛固酮合成的药物
氨鲁米特,能阻断胆固醇转变为孕烯醇酮,使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受抑制。
5、垂体因子抑制剂
赛庚啶为血清素抑制剂,可使患者醛固酮水平明显减低。
6、糖皮质激素
地塞米松可使血压、血钾、肾素和醛固酮恢复正常,使患者长期维持正常状态。用药期间需定期测血电解质、注意血钾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