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变性与杂交, DNA变性复性及其意义

目录1.dna变性与杂交2.
DNA变性复性及其意义
3.
dna变性的条件包括
1.dna变性与杂交

DNA的变性在极端的pH值(加酸或碱)和受热条件下,DNA分子中双链间的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解开,这就是DNA的变性高色效应变性后的DNA在260nm的紫外光吸收增强,称为高色效应。在DNA变性中以DNA的热变性意义大续表DNA的热变性又称DNA的解链或融解作用。在DNA热变性过程中,使紫外吸收达到大增值50%时的温度称为解链温度,又称融解温度Tm)。Tm与DNA分子G+C量有关退火热变性的DNA溶液经缓慢冷却,两条解链的互补单链重新缔合,恢复双螺旋结构,即退火DNA的复性变性DNA经退火恢复原状的过程称变性DNA的复性低色效应伴随复性,DNA液紫外吸收减弱,称低色效应复性杂化不同来源核酸变形后,合并在一起,只要这些核酸分子含有可以形成碱基互补配对的序列,复性也可发生形成杂化双链,这个过程为杂化 ★★★考点10:RNA主要分为信使RNA(mRNA)、转运RNA(tRNA)和核糖(核蛋白)体RNA(rRNA)三类。 mRNA mRNA为线状单链结构。大多数真核mRNA在5′端含倒装的7甲基三磷酸鸟苷(m7Gppp),称为帽子结构。mRNA的3′末端有一段长短不一的多聚腺苷酸序列。3′末端的多聚腺苷酸结构可增加转录活性,增加mRNA稳定性。5′加“帽”、3′加“尾”属转录后加工过程tRNAtRNA均呈三叶草形状,这就是tRNA的二级结构。tRNA的三级结构为倒L型。tRNA二级结构有三个环,其中反密码环上有反密码子,反密码子辨认mRNA上相应的体密码,而且把正确的氨基酸连接到tRNA 3′末端的CCAOH结构上。由此可见t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起运输氢基酸的作用续表rRNArRNA是细胞内含量多的RNA。rRNA与核糖体蛋白共同构成核糖体。核糖体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小亚基由18SrRNA和30多种核糖体蛋白构成,大亚基则由5S、5.8S及28S三种rRNA与50种核糖体蛋白组成。当大小亚基聚合时,可作为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考点11:辅酶为结构复杂的小分子有机物,通过非共价键与酶蛋白疏松结合,可用透析、超滤等方法而分离;辅基则常以共价键与酶蛋白牢固结合,不易与酶蛋白分离。除了上述辅酶外,酶辅助因子主要是各种金属离子,如Zn2+、Fe2+、Cu2+、Mn2+、Ca2+、Mg2+、Na+和K+等。酶蛋白辅助因子物质成分蛋白质非蛋白质结合特点一种酶蛋白只能结合一种辅助因子形成全酶一种辅助因子可与不同的酶蛋白结合形成不同的全酶参与反应催化一定的化学反应催化不同的化学反应特性决定反应的特异性决定反应的种类和性质  考点12:酶促反应的特点高效性、专一性、不稳定性、可调控性。   考点: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与底物结合并发生催化作用的局部空间结构称为酶的活性中心。活性中心中有许多与催化作用直接相关的基团,称为必需基团。有些必需基团涉及酶与底物的结合,又称为结合基团,有些具有催化功能,称为催化基团。在酶活性中心外,也存在一些与活性相关的必需基团。

2.
DNA变性复性及其意义

dna变性指核酸双螺旋氢键断裂,变成单链,并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dna复性指变性的dna在适当条件下,可使分开的两条双链重新缔合为双螺旋结构。性质的改变主要有:260nm紫外吸收值增高,即增色效应;dna粘度降低,浮力密度升高,生物活性部分或全部丧失。

3.
dna变性的条件包括

dna变性是指核酸双螺旋碱基对的氢键断裂,双链变成单链,从而使核酸的天然构象和性质发生改变。变性时维持双螺旋稳定性的氢键断裂,碱基间的堆积力遭到破坏,但不涉及到其一级结构的改变。凡能破坏双螺旋稳定性的因素,如加热、极端的ph、有机试剂甲醇、乙醇、尿素及甲酰胺等,均可引起核酸分子变性。变性dna常发生一些理化及生物学性质的改变:1)溶液粘度降低。dna双螺旋是紧密的刚性结构,变性后代之以柔软而松散的无规则单股线性结构,dna粘度因此而明显下降。2)溶液旋光性发生改变。变性后整个dna分子的对称性及分子局部的构性改变,使dna溶液的旋光性发生变化。3)增色效应(hyperchromiceffect)。指变性后dna溶液的紫外吸收作用增强的效应。dna分子中碱基间电子的相互作用使dna分子具有吸收260nm波长紫外光的特性。在dna双螺旋结构中碱基藏入内侧,变性时dna双螺旋解开,于是碱基外露,碱基中电子的相互作用更有利于紫外吸收,故而产生增色效应。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