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来自于血液成分的什么当中, DNA亲子鉴定用什么血细胞

目录1.dna来自于血液成分的什么当中2.
DNA亲子鉴定用什么血细胞
3.
血液成分提供dna的是
1.dna来自于血液成分的什么当中

DNADNA(为英文Deoxyribonucleic acid的缩写),又称脱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同时也是基因组成的,有时被称为“遗传微粒”。DNA是一种分子,可组成遗传指令,以引导生物发育与生命机能运作。主要功能是长期性的资讯储存,可比喻为“”或“食谱”。其中包含的指令,是建构细胞内其他的化合物,如蛋白质与RNA所需。带有遗传讯息的DNA片段称为基因,其他的DNA序列,有些直接以自身构造发挥作用,有些则参与调控遗传讯息的表现。 单体脱氧核糖核酸聚合而成的聚合体——脱氧核糖核酸链,也被称为DNA。在繁殖过程中,父代把它们自己DNA的一部分(通常一半,即DNA双链中的一条)复制传递到子代中,从而完成性状的传播。因此,化学物质DNA会被称为“遗传微粒”。原核细胞的拟核是一个长DNA分子。真核细胞核中有不止一个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DNA。不过它们一般都比原核细胞中的DNA分子大而且和蛋白质结合在一起。DNA分子的功能是贮存决定物种性状的几乎所有蛋白质和RNA分子的全部遗传信息;编码和设计生物有机体在一定的时空中有序地转录基因和表达蛋白完成定向发育的所有程序;初步确定了生物独有的性状和个性以及和环境相互作用时所有的应激反应.除染色体DNA外,有极少量结构不同的DNA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DNA毒的遗传物质也是DNA,极少数为RNA. DNA是一种长链聚合物,组成单位称为核苷酸,而糖类与磷酸分子借由酯键相连,组成其长链骨架。每个糖分子都与四种碱基里的其种相接,这些碱基沿着DNA长链所排列而成的序列,可组成遗传密码,是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合成的依据。读取密码的过程称为转录,是根据DNA序列复制出一段称为RNA的核酸分子。多数RNA带有合成蛋白质的讯息,另有一些本身就拥有特殊功能,例如rRNA、snRNA与siRNA。 四链体DNA Sundpuist和Klug在模拟1种原生动物棘毛虫的端粒DNA时,人工合成了1段DNA序列,发现在一定条件下模拟的富G单链DNA可形成四链体DNA结构。由此推测染色体端粒尾的单链之间也形成了四链体。Kang等人分别用实验证实在晶体和溶液中,富G DNA也能够形成四链体DNA结构。 四链体DNA的基本结构单位是G-四联体,即在四联体的中心有1个由4个带负电荷的羧基氧原子围成的“口袋”通过G-四联体的堆积可以形成分子内或分子间的右手螺旋,与DNA双螺旋结构比较,G-四联体螺旋有2个显著的特点:1、它的稳定性决定于口袋内所结合的阳离子种类,已知k离子的结合使四联体螺旋稳定;2、它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质都很稳定。 就目前对一些生物的DNA序列分析得知,富鸟嘌呤的DNA序列多见于一些在功能上及进化上都相当保守的基因组区域,许多研究表明,富鸟嘌呤DNA链所形成的G-DNA可能是作为分子之间相互识别的元件之一,在生物体细胞中起着一些特殊作用编辑本段【DNA的复制】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故亲代DNA必须以自身分子为模板准确的复制成两个拷贝,并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完成其遗传信息载体的使命。而DNA的双链结构对于维持这类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复制的准确性都是极为重要的。 (一)DNA的半保留复制 Waston和Click在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时曾就DNA复制过程进行过研究,发现DNA在复制过程中碱基间的氢键首先断裂(通过解旋酶),双螺旋结构解旋分开,每条链分别作模板合成新链。由于每个子代DNA的一条链来自亲代,另一条则是新合成的,故称之为半保留式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二)DNA复制过程 1.DNA双螺旋的解旋 (1)单链DNA结合蛋白(single—stranded DNA binding protein, ssbDNA蛋白) (2)DNA解链酶(DNA helicase) (3)DNA解链 2.冈崎片段与半不连续复制 3.复制的引发和终止 (三)端粒和端粒酶 1941年美籍印度人麦克林托克(Mc Clintock)就提出了端粒(telomere)的说,认为染色体末端必然存在一种特殊结构——端粒。现在已知染色体端粒的作用至少有二:① 保护染色体末端免受损伤,使染色体保持稳定;② 与核纤层相连,使染色体得以定位。编辑本段【DNA的理化性质】 DNA是大分子高分子聚合物,DNA溶液为高分子溶液,具有很高的粘度。DNA对紫外线有吸收作用,当核酸变性时,吸光值升高;当变性核酸可复性时,吸光值又会恢复到原来水平。温度、有机溶剂、酸碱度、尿素、酰胺等试剂都可以引起DNA分子变性,即使得DNA双键间的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解开。 DNA(deoxyribonucleic acid)指脱氧核糖核酸(染色体和基因的组成部分) 脱氧核苷酸的高聚物,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遗传信息的绝大部分贮存在DNA分子中。编辑本段【DNA的酶催化活性】 2090年代,Cuenoud等发现DNA也有酶催化活性,他们根据共有序列设计并合成了由47个核苷酸组成的单链DNA——E47,它可以催化两个底物DNA片段之间的连接。DNA的双功能性对“RNA世界”的进化观点提出了挑战。编辑本段【分布和功能】 原核细胞的染色体是一个长DNA分子。真核细胞核中有不止一个染色体,每个染色体也只含一个DNA分子。不过它们一般都比原核细胞中的DNA分子大而且和蛋白质结合在一起。DNA分子的功能是贮存决定物种的所有蛋白质和RNA结构的全部遗传信息;策划生物有次序地合成细胞和组织组分的时间和空间;确定生物生命周期自始至终的活性和确定生物的个性。除染色体DNA外,有极少量结构不同的DNA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DNA毒的遗传物质也是DNA。编辑本段【DNA的发现】 自从孟的遗传定律被重新发现以后,人们又提出了一个问题:遗传因子是不是一种物质实体?为了解决基因是什么的问题,人们开始了对核酸和蛋白质的研究。 遗传学创始人孟早在1868年,人们就已经发现了核酸。在德国化学家霍佩·赛勒的实验室里,有一个瑞士籍的研究生名叫米歇尔(1844–1895),他对实验室附近的一家医院扔出的带脓血的绷带很感兴趣,因为他知道脓血是那些为了保卫人体健康,与菌“作战”而战死的白细胞和被杀死的人体细胞的“遗体”。于是他细心地把绷带上的脓血收集起来,并用胃蛋白酶进行分解,结果发现细胞遗体的大部分被分解了,但对细胞核不起作用。他进一步对细胞核内物质进行分析,发现细胞核中含有一种富含磷和氮的物质。霍佩·赛勒用酵母做实验,证明米歇尔对细胞核内物质的发现是正确的。于是他便给这种从细胞核中分离出来的物质取名为 “核素”,后来人们发现它呈酸性,因此改叫“核酸”。从此人们对核酸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 20初,德赛尔(1853–1927)和他的两个学生琼斯(1865–1935)和列文(1869--1940)的研究,弄清了核酸的基本化学结构,认为它是由许多核苷酸组成的大分子。核苷酸是由碱基、核糖和磷酸构成的。其中碱基有4种(腺瞟吟、鸟嘌吟、胸腺嘧啶和胞嘧啶),核糖有两种(核糖、脱氧核糖),因此把核酸分为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 列文急于发表他的研究成果,错误地认为4种碱基在核酸中的量是相等的,从而推导出核酸的基本结构是由4个含不同碱基的核苷酸连接成的四核苷酸,以此为基础聚合成核酸,提出了”四核苷酸说”。这个错误的说,对认识复杂的核酸结构起了相当大的阻碍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核酸功能的认识。人们认为,虽然核酸存在于重要的结构–细胞核中,但它的结构太简单,很难设想它能在遗传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蛋白质的发现比核酸早30年,迅速。进入20时,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中已有12种被发现,到1940年则全部被发现。 1902年,德国化学家费歇尔提出氨基酸之间以肽链相连接而形成蛋白质的理论,1917年他合成了由15个甘氨酸和3个亮氨酸组成的18个肽的长链。于是,有的科学家设想,很可能是蛋白质在遗传中起主要作用。如果核酸参与遗传作用,也必然是与蛋白质连在一起的核蛋白在起作用。因此,那时生物界普遍倾向于认为蛋白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1928年,美学家格里菲斯(1877–1941)用一种有荚膜、毒性强的和一种无荚膜、毒性弱的肺炎双球菌对老鼠做实验。他把有荚菌用高温杀死后与无荚的活菌一起注人老鼠体内,结果他发现老鼠很快发死亡,同时他从老鼠的血液中分离出了活的有荚菌。这说明无荚菌竟从死的有荚菌中获得了什么物质,使无荚菌转化为有荚菌。这种设是否正确呢?格里菲斯又在试管中做实验,发现把死了的有美菌与活的无荚菌同时放在试管中培养,无荚菌全部变成了有荚菌,并发现使无荚菌长出蛋白质荚的就是已死的有荚菌壳中遗留的核酸(因为在加热中,荚中的核酸并没有被破坏)。格里菲斯称该核酸为”转化因子”。 1944年,美国细菌学家艾弗里(1877–1955)从有美菌中分离得到活性的“转化因子”,并对这种物质做了检验蛋白质是否存在的试验,结果为阴性,并证明“转化因子”是DNA。但这个发现没有得到广泛的承认,人们怀疑当时的技术不能除净蛋白质,残留的蛋白质起到转化的作用。 美籍德学家布吕克(1906–1981)的噬菌体小组对艾弗里的发现坚信不移。因为他们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了噬菌体的形态和进入大肠杆菌的生长过程。噬菌体是以细菌细胞为寄主的一种毒,个体微小,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它。它像一个小蝌蚪,外部是由蛋白质组成的头膜和尾鞘,头的内部含有DNA,尾鞘上有尾丝、基片和小钩。当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先把尾部末端扎在细菌的细胞膜上,然后将它体内的DNA全部注人到细菌细胞中去,蛋白质空壳仍留在细菌细胞外面,再没有起什么作用了。进入细菌细胞后的噬菌体DNA,就利用细菌内的物质迅速合成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从而复制出许多与原噬菌体大小形状一模一样的新噬菌体,直到细菌被彻底解体,这些噬菌体才离开死了的细菌,再去侵染其他的细菌。 1952年,噬菌体小组主要成员赫尔希(1908一)和他的学生蔡斯用先进的同位素标记技术,做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他把大肠杆菌T2噬菌体的核酸标记上32P,蛋白质外壳标记上35S。先用标记了的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然后加以分离,结果噬菌体将带35S标记的空壳留在大肠杆菌外面,只有噬菌体内部带有32P标记的核酸全部注人大肠杆菌,并在大肠杆菌内地进行噬菌体的繁殖。这个实验证明DNA有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而蛋白质则是由 DNA的指令合成的。这一结果立即为学术界所接受。 几乎与此同时,奥地利生物化学家查加夫(1905–)对核酸中的4种碱基的含量的重新测定取得了成果。在艾弗里工作的影响下,他认为如果不同的生物种是由于DNA的不同,则DNA的结构必定十分复杂,否则难以适应生物界的多样性。因此,他对列文的”四核苷酸说”产生了怀疑。在1948- 1952年4年时间内,他利用了比列文时代更精确的纸层析法分离4种碱基,用紫外线吸收光谱做定量分析,经过多次反复实验,终于得出了不同于列文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DNA大分子中嘌吟和嘧啶的总分子数量相等,其中腺嘌吟A与胸腺嘧啶T数量相等,鸟嘌吟G与胞嘧啶C数量相等。说明DNA分子中的碱基A 与T、G与C是配对存在的,从而否定了”四核苷酸说”,并为探索DNA分子结构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依据。 1953年4月25日,英国的《自然》杂志刊登了美国的沃森和英国的克里克在英国剑桥大学合作的研究成果: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这一成果后来被誉为20以来生物学方面伟大的发现,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 沃森(1928一)在中学时代是一个极其聪明的孩子,15岁时便进入芝加哥大学学习。当时,由于一个允许较早人学的实验性教育计划,使沃森有机会从各个方面完整地攻读生物科学课程。在大学期间,沃森在遗传学方面虽然很少有正规的训练,但自从阅读了薛定愕的《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面貌》一书,促使他去”发现基因的秘密”。他善于集思广益,博取众长,善于用他人的思想来充实自己。只要有便利的条件,不必强迫自己学习整个新领域,也能得到所需要的知识。沃森22岁取得博士学位,然后被送往欧洲攻读博士后研究员。为了完全搞清楚一个毒基因的化学结构,他到丹麦哥本哈根实验室学习化学。有一次他与导师一起到意大利那不勒斯参加一次生物大分子会议,有机会听英国物理生物学家威尔金斯(1916–)的演讲,看到了威尔金斯的DNAX射线衍射照片。从此,寻找解开DNA结构的钥匙的念头在沃森的头脑中索回。什么地方可以学习分析X射线衍射图呢?于是他又到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学习,在此期间沃森认识了克里克。 克里克(1916一2004)上中学时对科学充满热情,1937年毕业于伦敦大学。1946年,他阅读了《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面貌》一书,决心把物理学知识用于生物学的研究,从此对生物学产生了兴趣。1947年他重新开始了研究生的学习,1949年他同佩鲁兹一起使用X射线技术研究蛋白质分子结构,于是在此与沃森相遇了。当时克里克比沃森大12岁,还没有取得博士学位。但他们谈得很投机,沃森感到在这里居然能找到一位懂得DNA比蛋白质更重要的人,真是三生有幸。同时沃森感到在他所接触的人当中,克里克是聪明的一个。他们每天交谈至少几个小时,讨论学术问题。两个人互相补充,互相批评以及相互激发出对方的灵感。他们认为解决DNA分子结构是打开遗传之谜的关键。只有借助于精确的X射线衍射资料,才能更快地弄清DNA的结构。为了搞到DNAX射线衍射资料,克里克请威尔金斯到剑桥来度周末。在交谈中威尔金斯接受了DNA结构是螺旋型的观点,还谈到他的合作者富兰克林(1920一1958,女)以及实验室的科学家们,也在苦苦思索着DNA结构模型的问题。从1951年11月至1953年4月的18个月中,沃森、克里克同威尔金斯、富兰克林之间有过几次重要的学术交往。 1951年11月,沃森听了富兰克林关于DNA结构的较详细的报告后,深受启发,具有一定晶体结构分析知识的沃森和克里克认识到,要想很快建立 DNA结构模型,只能利用别人的分析数据。他们很快就提出了一个三股螺旋的DNA结构的设想。1951年底,他们请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来讨论这个模型时,富兰克林指出他们把DNA的含水量少算了一半,于是第一次设立的模型宣告失败。 有一天,沃森又到国王学院威尔金斯实验室,威尔金斯拿出一张富兰克林近拍制的“B型”DNA的X射线衍射的照片。沃森一看照片,立刻兴奋起来、心跳也加快了,因为这种图像比以前得到的“A型”简单得多,只要稍稍看一下“B型”的X射线衍射照片,再经简单计算,就能确定DNA分子内多核苷酸链的数目了。 克里克请数学家帮助计算,结果表吟有吸引嘧啶的趋势。他们根据这一结果和从查加夫处得到的核酸的两个嘌吟和两个嘧啶两两相等的结果,形成了碱基配对的概念。 他们苦苦地思索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一次又一次地在纸上画碱基结构式,摆弄模型,一次次地提出设,又一次次地推翻自己的设。 沃森(左)和克里克有一次,沃森又在按着自己的设想摆弄模型,他把碱基移来移去寻找各种配对的可能性。突然,他发现由两个氢键连接的腺膘吟一胸腺嘧啶对竟然和由3个氢键连接的鸟嘌吟一胞嘧啶对有着相同的形状,于是精神为之大振。因为嘌吟的数目为什么和嘧啶数目完全相同这个谜就要被解开了。查加夫规律也就一下子成了 DNA双螺旋结构的必然结果。因此,一条链如何作为模板合成另一条互补碱基顺序的链也就不难想象了。那么,两条链的骨架一定是方向相反的。 经过沃森和克里克紧张连续的工作,很快就完成了DNA金属模型的组装。从这模型中看到,DNA由两条核苷酸链组成,它们沿着中心轴以相反方向相互缠绕在一起,很像一座螺旋形的楼梯,两侧扶手是两条多核苷酸链的糖一磷基因交替结合的骨架,而踏板就是碱基对。由于缺乏准确的X射线资料,他们还不敢断定模型是完全正确的。 威尔金斯富兰克林下一步的科学方法就是把根据这个模型预测出的衍射图与X射线的实验数据作一番认真的比较。他们又一次打电话请来了威尔金斯。不到两天工夫,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就用X射线数据分析证实了双螺旋结构模型是正确的,并写了两篇实验报告同时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1962年,沃森、克里克和威尔金斯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而富兰克林因患癌症于1958年逝而未被授予该奖。 2030年代后期,瑞典的科学家们就证明DNA是不对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用电子显微镜测定出DNA分子的直径约为2nm。 DNA双螺旋结构被发现后,极大地震动了学术界,启发了人们的思想。从此,人们立即以遗传学为中心开展了大量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首先是围绕着4 种碱基怎样排列组合进行编码才能表达出20种氨基酸为中心开展实验研究。1967年,遗传密码全部被破解,基因从而在DNA分子水平上得到新的概念。它表明:基因实际上就是DNA大分子中的一个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在这个单位片段上的许多核苷酸不是任意排列的,而是以有含意的密码顺序排列的。一定结构的DNA,可以控制合成相应结构的蛋白质。蛋白质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生物体的性状主要是通过蛋白质来体现的。因此,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在此基础上相继产生了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等,这些生物技术的必将使人们利用生物规律造福于人类。生物学的,愈来愈显示出它将要上升为带头学科的趋势。编辑本段【DNA重组技术的】 2050年代,DNA双螺旋结构被阐明,揭开了生命科学的新篇章,开创了科学技术的。随后,遗传的分子机理――DNA复制、遗传密码、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作为遗传的基本单位和细胞工程的基因以及基因表达的调控相继被认识。至此,人们已完全认识到掌握所有生物命运的东西就是DNA和它所包含的基因,生物的进化过程和生命过程的不同,就是因为DNA和基因运作轨迹不同所致。 知道DNA的重大作用和价值后,生命科学家首先想到能否在某些与人类利益密切相关的方面打破自然遗传的铁律,让患者的基因改邪归正以达治目的,把不同来源的基因片段进行“嫁接”以产生新品种和新品质……于是,一个充满了诱惑力的科学幻想奇迹般地成为现实。这是发生在2070年代初的事情。 实现这一科学奇迹的科技手段就是DNA重组技术。1972年,美学家保罗?伯格首次地重组了世界上第一批DNA分子,标志着DNA重组技术――基因工程作为生物工程的基础,成为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的基础与核心。 DNA重组技术的具体内容就是采用人工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含某种特定基因的DNA片段进行重组,以达到改变生物基因类型和获得特定基因产物的目的的一种学技术。 到了2070年代中后期,由于出现了工程菌以及实现DNA重组和后处理都有工程化的性质,基因工程或遗传工程作为DNA重组技术的代名词被广泛使用。现在,基因工程还包括基因组的改造、核酸序列分析、分子进化分析、分子免疫学、基因克隆、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等内容。可以说,DNA重组技术创立近 30多年来所获得的丰硕成果已经把人们带进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梦幻般的科学世界,使人类获得了打开生命奥秘和防治“魔盒”的金钥匙。 目前,DNA重组技术已经取得的成果是多方面的。到20末,DNA重组技术大的应用领域在医药方面,包括活性多肽、蛋白质和疫苗的生产,疾发生机理、诊断和治疗,新基因的分离以及环境监测与净化。 许多活性多肽和蛋白质都具有治疗和预防疾的作用,它们都是从相应的基因中产生的。但是由于在组织细胞内产量极微,所以采用常规方法很难获得足够量供临床应用。 基因工程则突破了这一局限性,能够大量生产这类多肽和蛋白质,迄今已地生产出治疗糖尿和精神分裂症的胰岛素,对血癌和某些实体肿瘤有疗效的抗毒剂――干扰素,治疗侏儒症的人体生长激素,治疗肢端肥大症和急性胰腺炎的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等100多种产品。 基因工程还可将有关抗原的DNA导入活的微生物,这种微生物在受免疫应激后的宿主体内生长可产生弱毒活疫苗,具有抗原刺激剂量大、且持续时间长等优点。目前正在研制的基因工程疫苗就有数十种之多,在对付细菌方面有针对麻风杆菌、百日咳杆菌、淋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等的疫苗;在对付毒方面有针对甲型肝炎、乙型肝炎、巨细胞毒、单纯疱疹、流感、人体免疫缺陷毒等的疫苗……。我国乙肝毒携带者和乙肝患者多达一二亿,这一情况更促使了我学家自行研制出乙肝疫苗,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抗体是人体免疫系统防抗的主要武器之一,2070年代创立的单克隆抗体技术在防抗方面虽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人源性单抗很难获得,使得单抗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限制。为解决此问题,近年来科学家采用DNA重组技术已获得了人源性抗体,这种抗体既可保证它与抗原结合的专一性和亲合力,又能保证正常功能的发挥。目前,已有多种这样的抗体进行了临床试验,如抗HER-2人源化单抗治疗乳腺癌已进入Ⅲ期试验,抗IGE人源化单抗治疗哮喘已进入Ⅱ期试验。 抗生素在治疗疾上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抗生素数量的增加,用传统方法发现新抗生素的几率越来越低。为了获取更多的新型抗生素,采用DNA重组技术已成为重要手段之一。目前人们已获得数十种基因工程“杂合”的抗生素,为临床应用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 值得指出的是,以上所述基因工程多肽、蛋白质、疫苗、抗生素等防治药物不仅在有效控制疾,而且在避免毒副作用方面也往往优于以传统方法生产的同类药品,因而更受人们青睐。 人类疾都直接或间接与基因相关,在基因水平上对疾进行诊断和治疗,则既可达到因诊断的准确性和原始性,又可使诊断和治疗工作达到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便快速的目的。于基因水平进行诊断和治疗在上称为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目前基因诊断作为第四代临床诊断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对遗传、肿瘤、心脑血管疾、毒细菌寄生虫和职业等的诊断;而基因治疗的目标则是通过DNA重组技术创建具有特定功能的基因重组体,以补偿失去功能的基因的作用,或是增加某种功能以利对异常细胞进行矫正或消灭。 在理论上,基因治疗是治本治愈而无任何毒副作用的疗法。不过,尽管至今国际上已有100多个基因治疗方案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但基因治疗在理论和技术上的一些难题仍使这种治疗方法离大规模应用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不论是确定基因因还是实施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研究疾发生机理,关键的先决条件是要了解特定疾的相关基因。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临近完成,科学家们对人体全部基因将会获得全面的了解,这就为运用基因重组技术造逼于人类健康事业创造了条件。 不过,虽然基因技术向人类展示了它奇妙的“魔术师”般的魅力,但也有大量的科学家对这种技术的予以人类伦理和生态演化的自然法则的冲击表示出极大的担忧。从理论上来讲,这种技术的一个极致就是使人类拥有了创造任何生命形态或从未有过的生物的能力。人们能够想像这将是怎样的结果吗? 科学家在DNA中发现除基因密码之外的新密码 据台湾媒体报道,美国与以色列科学家相信,他们已在DNA(去氧核醣核酸)之中找到除了基因密码之外的第二种密码。新发现的密码负责决定核体—亦即DNA所环绕的微型蛋白质线轴—之位置。这些线轴同时保护与控制通往DNA本身的途径。 这项发现若获得证实,可能开启有关控制基因更高位阶的机制新知。譬如,每一种人体细胞得以激活其所需基因,却又无法触及其它种类细胞所使用的基因等既关键又神秘的过程。 以色列魏兹曼研究院的塞格尔与美国西北大学的威顿及其同僚,在这一期“自然”科学期刊中,撰文描述这种DNA新密码。 每一个人体细胞里都有约三千万个核体。之所以需要这么多的核体,是因为DNA线包覆每一个核体仅一.六五次,每个DNA螺旋就包含一百四十七个单位,而且单一染色体里的DNA分子在长度上可能就有高达二亿二千五百万个单位。 生物学家多年来一直怀疑,DNA上的某些位置,特别是DNA容易弯曲的那些位置,可能比其它位置更有利于核体的存在,但整体模式并不显而易见。如今,塞格尔与威顿博士分析了酵母菌基因内约二百个位置的序列,这些都是既知核体纠结在一起的地方,两人发现其中确实隐含一个模式存在。 透过了解此一模式,他们预测其它有机体大约五成核体的位置。这个模式乃是能让DNA更容易弯曲,以及紧密包复核体的两种序列结合而成。但在此一模式中,每一个核体纠结的位置仅需若干序列出现即可,因此并不明显。正由于其形成条件松散,因此并不与基因密码冲突。

2.
DNA亲子鉴定用什么血细胞

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9和蛋白质组成,DN9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b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9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其余的是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熟的红细胞和血小板,没有细胞核;白细胞,有细胞核.因此用于做亲子鉴定的材料是白细胞. 故选9

3.
血液成分提供dna的是

内蒙古医学院2008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参考书目 一、政治:101参考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考试大纲;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部考试中心 二、英语:201参考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考试大纲(非英语);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部考试中心 三、西医综合:306生理学、生物化学、理学、内科学(包括诊断学)、外科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西医综合考试大纲;教育部考试中心 四、中医综合:307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中医综合考试大纲;教育部考试中心 五、生物综合:601自命题部分 生理学,占40%,姚泰主编,卫生出版社,第六版; 生物化学,占20%,周爱儒主编,卫生出版社,第六版; 医学生物学,占25%,傅松滨主编,卫生出版社,第六版; 医学遗传学,占15%,李璞主编,北大医学出版社,第一版; 六、预防综合:602自命题部分 卫生统计学,占25%,方积乾主编,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流行学,占25%,李主编,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占20%,吴坤主编,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环境卫生学,占20%,杨克敌主编,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占10%,金泰翼主编,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七、药学综合:603自命题部分 分析化学,占30%,李发美主编,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有机化学,占20%,倪沛洲主编,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无机化学,占20%,许锦善、姜风超主编,卫生出版社,第四版; 药理学,占15%,李瑞主编,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生物化学,占15%,吴梧桐主编,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八、蒙医综合:604自命题部分 蒙医基础理论,占25%,吉格木德主编,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88.7,第一版; 蒙医内科学,占20%,苏荣扎布主编,民族出版社1989.7,第一版; 蒙医方剂学,占20,%特木尔主编,内蒙古出版社,1991.3,第一版; 蒙医传统疗术学,占15%,博。阿古拉主编,内蒙古出版社,2006.8,第一版; 蒙医温学,占10%,布仁达来主编,内蒙出版社,2006.12,第二版; 蒙药学,占10%,罗布桑主编,内蒙出版社,2006.8,第二版; 九、口腔综合:605自命题部分 口腔颌面外科学,占30%,邱蔚主编,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口腔内科学(牙体牙髓学、牙周学第、粘膜学、儿童口腔医学、口腔预防医学),占30%, 牙体牙髓学、樊明文主编,卫生出版社,第二版 牙周学第、曹采方主编,卫生出版社,第二版 粘膜学、李秉琦主编,卫生出版社,第二版 儿童口腔医学,石四箴主编,卫生出版社,第二版 口腔预防医学,卞金有主编,卫生出版社,第四版 口腔修复学,占20%,马轩祥主编,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口腔组织理学,占10%,于世凤主编,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口腔解剖生理学,占10%,皮昕主编,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十、生物化学:801自命题部分 周爱儒主编,卫生出版社,第六版。打印内蒙古医学院生理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 绪 论
说明:关于难易程度,用n表示难, y表示易,未标记题为中等难度。“*”为重点。
一、 A型题在以下每道试题中,请从被选答案中选出1个佳答案,并在“选择题答案纸”上把相应的英文字母涂黑。
1、 人体生理学的任务是阐明______。
A、 人体细胞的功能
B、 人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C、 正常人体功能活动的规律
D、 人体化学变化的规律
E、 人体物理变化的规律
2、 y*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指______。
A、 细胞外液理化因素保持不变
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B、 细胞内液理化因素保持不变
C、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D、 细胞内液的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E、 细胞内成分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3、 y*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______。
A、 适应性调节
B、 体液调节
C、 自身调节
D、 正反馈调节
E、 负反馈调节
4、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从受控系统到控制系统的信息称为______。
A、 控制信息
B、 偏差信息
C、 反馈信息
D、 干扰信息
E、 参考信息
5、 y*机体机能调节中重要的方式是______。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自身调节
D、 适应性调节
E、 前馈调节
6、 n*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 反射弧都是固定不变的
B、 刺激传入神经所产生的活动变化是反射
C、 刺激的反射效应相同
D、 反射弧的传出途径可以通过体液环节
E、 刺激引起的机体反应均为反射
7、 引起机体产生反应的内外环境变化称为
A、反射 B、兴奋 C、阈刺激

D、阈值 E、刺激
Y8、内环境是指
A、细胞内液 B、组织液 C、细胞外液

D、淋巴液 E、血液
9、关于负反馈调节的论述错误的是______。
A、 在机体调节过程中较为普遍
B、 它是维持稳态的重要调节途径
C、反馈信息的结果总是逆着控制信息的作用
D、其调节方式具有反应滞后和有较大的波动
E、负反馈调节使某一生理过程迅速完成

二、 B型题:在以下每道试题中,为每个题干选出1个佳答案,并在“选择题答题纸”上把相应的英文字母涂黑。每项备选答案可选用一次或几次,或一次也不用。

A、 控制部分
B、 输出变量
C、 反馈信息
D、 正反馈信息
E、 负反馈信息
*1、维持稳态的重要信息属于______。
y2、受控部分反映输出变量变化情况的信息属于 ______。
y3、效应器产生的生理效应属于______。
n4、内分泌腺即属于受控部分又属于 ______。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自身调节
D、 正反馈调节
E、 前馈
y5、进食时引起唾液分泌属于______。
y*6、动脉血压在80—180mmHg范围内变化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恒定的调节方式属于______。
y7.甲状腺激素对甲状腺分泌的调节方式属于______。
n8. 血液凝固的过程______。
A、 血清
B、 血浆
C、 细胞外液
D、 细胞内液
E、 淋巴液
y9.机体的内环境是指______。
y10.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液体是______。< BR>y11.含钾比较丰富的液体是______。
y12.抗凝血离心沉淀后析出的液体是______。
三、 C型题:在以下每道试题中,为每个题干选出1个正确答案。如果题干中的问题只 与备选答案A有关,则选A;只哟B有关,组选B;与A和B均有关,则选C;与A和B均无关,则选D。在“选择题答案纸”上把答案的相应英文字母涂黑。
A、 机体的外环境
B、 机体的 内环境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y1、血浆属于______。
2、胃肠道内的液体属于______。
y3、细胞内液属于______。
A.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y4.运动时心跳加快加强是______。
5.针刺手指皮肤引起屈肢反应是 ______。
y6.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分泌的增加______。
A、 反应
B、 反射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n7.刺激脊蛙肢体皮肤引起肢体屈曲是______。
*8、刺激坐骨神经一腓肠肌标本、引起肌肉收缩是______。
四、X型题:在以下每道试题中,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并在“选择题答案纸”上把相应的英文字母涂嘿。错选、多选、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下列那些物质直接参加体液调节______。
A、 血中CO2和O2浓度
B、 消化道内的胃酸
C、 腺苷
D、 激素
E、 血中二价离子铁、镁
2、影响机体内环境稳态的因素有______。
A、外环境的强烈变化
B、肾脏的功能状态
C、体温显著增高或降低
D、体内酸碱度过度变动
E、每天睡眠超过8小时
y3、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比较、前者的特点是______。
A、 一般反应速度较慢而持久
B、 作用范围较广泛
C、 发挥作用均不依赖于神经调节
D、 作用时间短暂
E、作用范围局限
*4、关于负反馈调节的论述正确的有______。
C、 在机体内较为普遍
D、 它是维持稳态的重要调节途径
C、反馈信息的结果总是逆着控制信息的作用
D、其调节方式具有反应滞后和有较大的波动
E、以上都对
*5、刺激脊髓蛙肢体皮肤引起的肢体屈曲是______。
A、 反应
B、 反射
C、 兴奋
D、 自身调节
E、 抑制
y6、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正反馈的是______。
A、 排尿反射
B、 排便反射
C、 分娩
D、 血液凝固
E、动作电位产生过程
7、自身调节的特点是______。
A、 调节的范围局限
B、 效应准确稳定
C、 可维持稳态
D、 调节幅度大灵敏度高
E、 对人体功能活动调节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8、下列有关反射的论述错误的是______。
A、 反射弧都是固定的
B、 刺激传出神经所产生的反应是反射
C、 反射必须有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
D、 射的传出途径可以通过体液环节
E、 刺激引起的反射效应相同
五、名词解释:请对下列中文名词进行解释,将提及答案写在“答案纸”上。
1、神经 -体液调节
y*2、内环境
*3、反射
n4、反馈
5、正反馈
*6、负反馈
7、前馈
六、填空题:每空只有一个答案。答题时,将题、填空序几答案,按试卷上的顺序写在“答案纸”上。
1、人体生理学是研究______的科学;生理学研究分为三个水平,即______、______、______。
*2、机体的内环境是 ______,内环境重要的特征是______。
y3、根据反馈信息作用效果将反馈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类。< BR>*4、反馈的信息作用制约了控制信息的作用者称为______;其功能是维持______。
*5、反馈的信息作用促进与加强了控制信息的作用者称为______;其功能是使某一生理过程逐步——————。
y6、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机制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7、体液调节主要是通过_____来完成的。血液中体液因素的浓度大都是 ______。
*8、人体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是______,其活动方式是______,其结构基础是______。< BR>n9、在机体功能的调节中______对控制系统的直接作用称为前馈。
七、简答题:简要回答下面问题。将题及答案写在 “答案纸”上。
*1、内环境稳态及其意义?
y2、生理功能的调节其主要方式?
八、论述题:要求要点明确,论述合理。将题及答案写在“答案纸”上。
n何谓正、负反馈并举例说明。
九、名词解释:请先将下列英文名词翻译成中文,再用中文进行简要解释。将题几答案写在“答案纸”上。
Homeostasis
参考答案
一、A型题
1、C 2、C 3、E 4、C 5、A 6、D 7、E 8、C 9、E
二、B型题
1、E 2、C 3、B 4、A 5、A 6、C 7、B 8、D 9、C
10、A 11、D 12、B
三、C型题
1、B 2、D 3、D 4、C 5、A 6、B 7、C 8、A
四、X型题
1、ACD 2、ABC 3、ABCD 4、AB 5、ABCDE 6 、ABC
7、ABCDE 8、ABE 9、ABCE
五、名词解释
1、神经-体液调节:某些内分泌细胞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是神经调节的一个传出环节,成为反射弧传出通的延伸,此种体液调节又称为神经-体液性调节。
2、内环境:机体或生物体内的细胞外液部分,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脑脊液。其中的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是其特点。
3、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其正常进行有赖于反射弧结构与功能的完整。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类型。
4、反馈:在控制部分与受控部分之间存在着双向信息联系,形成闭和回,控制部分发出信息到达受控部分,改变其活动状态;而受控部分也不断有信息送回控制部分,纠正或调整控制部分对受控制部分的影响,从而达到精确的调节作用。包括正反馈与负反馈两种。
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5、正反馈: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一致,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称为正反馈。其作用是使某一生理功能逐步加强直至完成。其特点是:不可逆和不断增强的过程。
6、负反馈: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反,起纠正控制信息的作用,称为负反馈。其作用是使某一生理功能活动达到稳定状态。但负反馈有较大的波动性和滞后性等缺陷。
7、前馈:在自动控制系统中,控制部分发出信,指令受控部分进行某一活动,同时又通过另一快捷途径向受控部分发出前馈信,及时调节受控部分的活动,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更加稳定,同时对负反馈的缺陷具有一定的矫正作用。

六、填空题
1、机体生命(功能)活动规律 细胞和分子 器官和系统 整体水平
2、 细胞外液 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
3、正反馈 负反馈
4、负反馈 使系统保持稳态
5、正反馈 加强完成
6、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
7、激素 相对稳定的
8、神经调节 反射 反射弧
9、干扰信
七、简答题
1、机体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其主要作用是为机体细胞提供必要的理化条件和营养物质,并接受细胞的代谢产物,从而使细胞的各种酶促反应和生理功能得以正常进行,内环境重要的特征是其理化性质能保持相对恒定。这正是维持整个机体生存的必要条件,是机体自由和独立生存的首要条件。
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或自稳态。稳态是一种复杂的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动态平衡。整个机体的生命活动正是在这种动态平衡持和进行的,一旦稳态遭到破坏,就会导致机体呈态甚至死亡。目前,稳态的概念已经不仅指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而且也指机体内所有保持协调、稳定的生理过程。
2、在机体处于不同的生理情况时或当外界环境发生改变时,体内一些器官、组织的功能活动会发生相应改变,后使机体能适应各种不同的生理情况和外界环境变化,也可使被扰乱的内环境重新得到恢复。这种过程称为生理功能的调节。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主要有三种方式: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神经系统通过反射活动对机体功能的调节称为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通常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效应器上也有感受细胞或感受器,能将其活动情况的信息随时传回中枢。因此,在实际的反射进程中,神经调节也是通过一种闭和回来完成的。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前者是生来就有的初级神经活动,为种族所共有,只需低级中枢即可完成,反射弧,以及刺激性质与反应之间的关系固定不变,反射简单,数量有限;后者是建立在前者基础上的后天获得的高级神经活动,为个体所特有,需高级中枢(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反射弧,以及刺激性质与反应之间的关系不固定,灵活多变,数量无限,从而增强了机体活动的预见性、灵活性、准确性和适应性。
神经调节的重要特点是迅速、灵敏、准确、高度自动化。因此,神经调节是起主导作用的重要的调节方式。< BR>(2)体液调节血液和组织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对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体液调节可分为全身性体液调节和局部性体液调节:前者主要是通过各种激素来完成的。其主要作用是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缓慢进行的生理过程。血中激素的浓度及其产生的效应都是相对恒定的。这种相对稳定是通过激素与其效应之间的相互影响来达到的,所以激素调节也是在闭合回的基础上进行的。后者是由组织细胞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经局部组织液扩散,以影响和改变邻近组织细胞的活动,从而使局部与全身的功能活动更加协调。
体液调节的主要特点是作用缓慢、持久、影响广泛。
(3)自身调节当机体内外环境变化时,器官、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称为自身调节。其特点是作用范围局限,调节幅度较小,且不很灵敏,但效应准确、稳定,对生理功能的调节具有一定意义。
由于以上三种机制的密切配合调节才使机体稳态得以保持。
八、论述题
(1)正反馈: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一致,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称为正反馈。其作用可使某一生理功能逐步加强完成。其特点是不可逆的,不断增强的过程。如分娩时,由下丘脑产生并释放的催产素经血液循环到子宫,使子宫收缩,促使分娩。同时由子宫的收缩反过来可促使下丘脑对催产素的释放。再如排尿和排便反射,以及血液凝固的过程。
(2)负反馈: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相反,其纠正控制信息的作用,称为负反馈。其作用是使某一生理功能达到一个稳定状态。如血压调节,当血压下降时,通过反馈信息使中枢的减压作用减弱,使血压回升;当血压升高时,通过降压作用,使血压下降,终使血压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范围内。
九、名词解释
稳态:是指内环境中各种理化特性在狭小范围变动的状态,它的特点就是其中的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即呈动态平衡,同时它也包括整个机体内各种生理功能的相对稳定。它是保证正常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
我已经尽力了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