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胖熊医生谈肿瘤防治】体检能防住多少慢病?这些癌症筛查项目一定要做
随着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如今健康检查已经成为大家每年的“规定动作”,但仍有不少人因为工作忙、没时间、害怕被查出病等原因将其“拒之门外”。定期体检是身体健康的保证,有助于找出隐藏的疾病,大大地降低了这些疾病的致死率,很多人在例行的健康体检中,查出自己没有感觉到的疾病,因此健康体检,不论多忙都应该进行和坚持。
定期体检对慢病的预防至关重要
“慢病”又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或“慢性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组起病时间长,缺乏明确的病因证据,一旦发病即病情迁延不愈的非传染性疾病的概括性总称。主要包含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慢性肺病、慢性肾病、慢性肝病、结核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多种疾病。2019年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88.5%,其中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比例为80.7%,防控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研究发现,健康体检与慢性病识别和治疗、风险因素控制、预防性服务获取和患者预后有着密切关系,所以不应被忽视。医学专家也在不断呼吁:定期体检对慢病的预防至关重要。
首先,定期检查有助于早发现、早诊断、早预防新的问题产生。进行体检以后,会有一个明确而准确的判断,告诉你身体的哪些指标出现异常,根据这些指标可以找医生,进行咨询,有助于控制或者终止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一些慢性疾病形成。
其次,定期的体检可以控制,监视身体慢性疾病的问题。比如对于很多慢性病例,如糖尿病和高血压,它实际上是一个缓慢发展变化的过程,而通过定期体检,可以全面监控疾病的发展过程,并在发展过程中,给予足够的干预使病程发展变得缓慢。
如何制定体检计划?
体检计划往往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情况来制定。首先,我们需要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目的是发现某些疾病的高危因素及是否为高危人群。
评估内容包括:年龄、健康现况、家族遗传史、生活方式(吸烟、膳食、运动等)、工作行为、精神及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然后,根据我们评估结果分级,由专业的医生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个性化体检套餐,这样子能更好地提高疾病的检出率,减低体检费用以及减少对身体不必要的伤害。
体检结果如何看待?
体检以后,我们要正确地、科学地去看待体检结果。 首先,不能极端地看问题。有人一看体检结论是“正常”,便以为万事大吉,于是忘乎所以。其实,体检结论所指的“正常”,仅说明这次检查项目所代表的身体功能处于“允许范围”,并不表示身体功能是“最佳状态”。也有人发现体检报告中有“阳性”或“升高”、“降低”的记载,便以为自己得了什么大病,于是忧心忡忡,甚至有的人“病急乱投医”,健康状况反而更糟糕。我们对自身健康盲目下结论是不科学的,我们拿到结果以后应该仔细阅读体检报告里的讲解及建议,同时咨询医生才是正确的方式。最后,要动态观察体检结果,不可忽视医生提出的各种干预、预防和治疗措施,包括饮食、营养、锻炼、作息、药物等。
特别提醒,即使每年体检都没问题,也应该把每次的体检报告妥善保存,作为今后的对比参考。最好在选择体检机构时同时选择该机构的健康管理服务,能够把前几年的体检报告当做私人健康档案存档归类,并把重要身体数据制成表格,密切追踪,方便及提醒。这样可以提前预知未来5-10年内患某种慢性病的几率。
有针对性进行癌症筛查
很多人每年都会参加体检,但是一查便是晚期癌症的不幸遭遇还有很多。其实,出现这样的情况不足为奇,可能与体检项目没有针对性有关。因为健康体检不同于肿瘤筛查,健康体检是一种大众化、拉网式的检查,而肿瘤筛查更具个性化,因此人们可根据自身身体情况,结合年龄等各种因素,有针对性的进行肿瘤筛查。
肿瘤筛查是指对表面健康的人群进行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快速、简便的检查,将可能患癌者和高危人群早期于健康人群中区分开来,提前施行干预措施,阻断患癌的进程,提高人们的生命质量,是预防癌症发生、发展的有效手段。因为早期肿瘤的症状、体征不明显,或者只是有一些缺乏特异性的一般表现,主要通过筛查发现,所以癌症早期发现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根据重庆市2020年新发肿瘤发病情况,我们梳理了部分癌症的高危人群、筛查建议,和预防措施,快来学习如何预防和筛查吧!
肺 癌
高危人群
1、恶性肿瘤家族史
2、长期主动或被动吸烟者
3、特殊职业者(矿工、厨师、化工原料接触者等)
4、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如肺结核、慢性炎症)
筛查建议
1、胸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是有效手段,高危人群,年龄≧40岁,建议每年做1次;非高危人群每2年检查1次。发现肺部小结节或毛玻璃样改变的病灶,要定期随访,咨询肺癌专家门诊
2、必要时检查肿瘤标志物
3、不建议胸片、PET-CT作为常规筛查手段
预防措施
1、戒烟,拒绝“二手烟”
2、特殊职业者做好个人防护
3、保持生活环境干净舒适,房屋通风
4、健康饮食,适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5、适量运动,每周运动时间不少于150分钟
6、保持良好心态
结直肠癌
高危人群:
1、恶性肿瘤、肠道息肉家族史
2、粪便潜血试验阳性
3、有肠道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癌前疾病
4、盆腔接受过放射性辐射
筛查建议:
1、一般人群:40岁开始筛查,每年1次大便隐血检测,每5年1次结肠镜检查
2、高危人群:无肠道报警症状者,建议40岁开始每年1次大便隐血检测,每2年1次结肠镜检查。有肠道报警症状者,立即专科就诊
(注:肠道报警症状即有便血、肛门坠胀、粘液便、腹泻、便秘、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大便变细等肠道症状两周以上者)
预防措施:
1、合理膳食结构,增加新鲜水果蔬菜摄入
2、戒烟戒酒
3、适当身体锻炼,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体重
4、及时治疗便秘,积极治疗癌前病变
肝癌
高危人群
1、肝脏恶性肿瘤家族史
2、慢性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
3、各种原因的肝硬化
4、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5、嗜酒、食用霉变食物
筛查建议
1、高危人群,每3月至6月复查一次腹部超声、肝脏肿瘤标志物检查
2、肝脏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检测阳性者,需行CT、磁共振等进一步检查
预防措施
1、积极防治病毒性肝炎
2、禁食霉变食物和被污染的水,清淡饮食,减少油腻食物摄入
3、戒烟戒酒,适量锻炼,控制体重
食管癌
高危人群
1、恶性肿瘤家族史
2、反复反酸、吞咽不适、食管内异物感、食物通过缓慢停滞感等消化道症状,以及反复胸骨后疼痛或闷胀不适感等症状
3、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食用腌渍、热烫、粗硬、霉变食物
4、吸烟、酗酒
5、Barrett、食管炎或癌前病变
筛查建议
高危人群,年龄≥40岁,应立即接受1次胃镜检查。如无异常,建议每2年1次胃镜检查。如检查异常,建议每年1次胃镜检查
预防措施
1、多吃新鲜食物,戒烟戒酒
2、忌食过烫、过硬食物,细嚼慢咽
3、积极诊治食管疾病,如食管炎、食管息肉、憩室等
4、采取措施改良水质,减少饮水中亚硝酸盐含量
5、易感人群密切随访(如食管炎、食管息肉、憩室等),积极诊治食管疾病
乳腺癌
高危人群
1、乳腺癌家族史及BRCA基因突变者
2、有乳腺导管、小叶不典型增生、小叶原位癌等癌前病变
3、胸部放射治疗史
筛查建议
1、一般女性:40-70岁,每6-12个月1次超声检查,每1-2年1次乳腺钼靶检查;70岁以上每年1次乳腺钼靶检查
2、高危人群:35岁起每6个月1次超声检查,每年1次乳腺钼靶检查,必要时乳腺磁共振检查、BRCA基因突变检测
预防措施
1、适量运动,健康膳食,避免肥胖
2、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避免熬夜
3、慎用富含动物雌激素的食物和药物,如蜂王浆、蜂胶、雪蛤、避孕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激素替代疗法
4、适龄婚育,至少半年母乳喂养
胃 癌
高危人群
1、恶性肿瘤家族史
2、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者
3、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疾病
筛查建议
1、高危人群,年龄≥40岁,应接受1次胃镜检查。如无异常,建议每2年1次胃镜检查。如检查异常,建议每年1次胃镜检查
2、定期幽门螺旋杆菌、血清胃蛋白酶原、血清胃泌素-17检测
预防措施
1、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避免高盐和霉变食物摄入,不暴饮暴食和进食过烫食物
2、戒烟限酒
2、积极治疗慢性胃病,如萎缩性胃炎等
3、积极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4、提倡公筷公勺
甲状腺癌
高危人群:
1、甲状腺癌家族史者,尤其是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MEN2型)患者
2、甲状腺肿、甲状腺结节或腺瘤、桥本氏甲状腺炎等疾病
3、长期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及放射性损伤,特别是幼年、青少年时期接受了电离辐射的人群
4、雌激素异常相关疾病患者
筛查建议:
1、定期进行甲状腺相关检查
2、高危人群视具体情况3个月、半年、1年复查
3、复查内容:高敏度超声,甲状腺功能、颈部与甲状腺增强CT检查,必要时细胞学检查及基因检查
预防措施:
1、避免过量辐射照射,特别是儿童、青少年
2、避免雌激素滥用
3、注意碘摄入平衡
4、积极处理治疗其它甲状腺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