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科张阳:“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够让大众更便捷,让患者更轻松”

原标题:医学检验科张阳:“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够让大众更便捷,让患者更轻松”

今年5月,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2021年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项目入选名单》,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阳、李丽仙、李雨聪、李禄椿、单娟娟成功入选。
近年来,医院始终坚持科技兴院、人才强院的办院方针,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培养人才,逐步建立健全人才队伍,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为充分展现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风采,从即日起,我们将分期走进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听听他们奋斗在科研与临床转化、致力造福更多患者的故事。
张 阳

医学博士,博士后,医学检验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教育部公派留学访问学者。重庆市沙坪坝区十佳科技青年奖、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川渝检验青年人才、重庆市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获得者、重庆大学肿瘤医院青年后备人才。全国卫生产业协会实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检验医学专委会委员。
先后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8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国防科技创新培育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疗专项分题负责人、重庆市技术创新发展专项等。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循环miRNAs快速检测POCT诊断试剂盒,并进行成果转化,为临床检验诊断学提供了全新的检测方法。研究成果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在TrAC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14.9)等国内外高影响因子期刊发表论文36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件、国际PCT 1件、实用新型专利3件、软件著作权2件;主编、参编科技专著4部。其中,作为主编/副主编编写了国内首部太赫兹在生物医学应用领域的专著《太赫兹技术及其生物学应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太赫兹技术与应用》/科学出版社。
梦想当一名临床医生
却误打误撞成为一名检验技师

青春总是怀揣梦想。一直以来,我内心都有一个想要成为临床医生的梦想,但最后却误打误撞的进入了检验医学领域。检验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特别依赖分析化学、生物传感、纳米医学以及仪器科学的技术发展。如何“更快速”、“更准确”、“高灵敏”检测体液样本,为患者提供可靠的检验报告,一直是我们检验医学追求的终极目标。

2008年5.12大地震时,我刚好在实习。当时我们接收了一个10岁小女孩,创面严重感染,面临是否截肢的抉择。当时检验科的硕博研究团队,快速响应,查阅资料,自主设计建立了检测方法,判别是否为产气夹膜梭状芽胞杆菌(一种诱发气性坏疽并危及生命的致病菌)。最终检测结果为阴性,小女孩因此保住了双腿。这个检测技术在当时一共精确诊治了30多名面临截肢风险的患者。

通过这次经历,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检验医师,职责就是要为临床救治提供准确、有效、及时的检验报告和诊断依据,只有精准诊断才能帮助临床进行对症治疗。而做好科研可以推动我们为临床提供更加精准的诊断依据,因此,从事科研的梦想,犹如一颗种子,开始在我心里生根发芽。
面向临床需求
做以转化应用为导向的科研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我们最清楚临床诊断中的技术痛点,因此我们一直将研究目标聚焦在为肿瘤的早期无创预警诊断、个体化分子靶向治疗精准用药,以及感染性病原体快速检测等临床诊疗实际问题。为临床诊断提供新型实验室检测手段,并对现有的实验室检测技术形成替代或者补充,来推动检验医学的技术革新。

科研看似离我们很远,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近。我们的责任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研究成果能够更好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大众。2020初新冠疫情爆发之后,我所在的临床检验实验室迅速成立COVID-19核酸恒温快检技术攻关小组,开展操作简便且适用于病原体现场快速检验的核酸恒温扩增纸质微流体分析平台及关键技术研究。

其中开展的基于恒温扩增和纸质微流体可视化快检的新冠检测应急技术,可在不需要复杂仪器设备的基础上,实现核酸检测过程在1.5小时之内完成,且操作简便,可适用于疫情现场快速检验。

这样的检测技术,可快速拓展为感染性病原体(如冠状病毒等)的快速筛查技术,为我国应对公共突发卫生事件提供有力的技术储备。目前,这一研究已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正在进行转化,最终将应用到基层医疗单位。

瞄准科技最前沿
开展新型生物传感与检测技术研究
在科研工作中,应该始终站在学科前沿,瞄准世界先进水平,注重创新性及研究结果的实用性。近年来,以太赫兹光谱因其快速、无标记等优势,是当前受到极大重视的前沿交叉学科。THz波谱技术的研究已经从组织和细胞迅猛发展到分子水平,在核酸定性及定量检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我所在的团队是国内最早开展太赫兹生物医学应用的团队之一,瞄准这一“前沿黑科技”,我们开创性地开展基于太赫兹光谱的生物医学传感技术,将分子生物学技术与太赫兹生物检测的技术需求相结合,深入开展提高太赫兹传感检测灵敏度、特异性及克服“水敏感性噪声”的技术攻关工作。最终,团队想通过研究提供几种革命性的临床生化/免疫实验诊断新技术与新设备,推动太赫兹波技术在检验医学领域的实际应用。

在扎根这个领域8年后,我们团队在太赫兹生物医学应用的研究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先后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自然重点项目等重大项目资助,我也在去年获得了一个面上项目。我想,这一切都得益于我们的工作一直聚焦在国际最前沿的研究方向上。
做科研没有捷径可循
只有数年如一日的坚持
我们常说,做任何事情都没有捷径可循,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做科研更是如此。作为一名检验医师,如何在做好临床检验工作的同时做好科学研究?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专注和执着。我们只需要在一个领域里做精、做深,坚持不懈,通过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终会有所建树。

同时,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专业的特殊性,我们检验人一直处于幕后,医生不重视,患者也不理解。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后,才让人们认识到检验学科的重要性。但我一直以来,都非常热爱我的专业,也一直希望通过我的研究,向临床提供准确、有效、及时的诊断依据。
积极开展诊断新技术
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技术的革新是检验医学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未来,希望能够充分利用好医院和科室的科研平台,建立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团队,力争在肿瘤和感染性疾病的精准分子诊断新技术方向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首先,开发肿瘤早筛与自我监测的居家自检技术,是我一直努力的一个方向。以“前列腺癌”为例,作为一种发病率高恶性疾病,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目前普查的策略是用血清PSA水平进行检测,并每年随访测定一次,这对大部分非城区的居民来说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就想通过利用免疫层析技术,开发PSA尿液居家自检试纸,用于前列腺癌高危人群的肿瘤早筛,从而提高全域肿瘤早期筛查能力,让更多患者获益,服务于社会需要。

其次,我还想开展指导肿瘤患者个体化用药的一个新型的核酸检测技术。很多癌症患者都需要服用靶向药,而靶向治疗非常昂贵,也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因此,患者常常在确定治疗方式之前需要进行基因检测。然而现有的肿瘤多基因检测多通过基因测序技术,价格昂贵且常常需要患者自费检测。

基于此,我们就想通过实验室自建“多靶标同时检测的基因扩增技术”,来检测数个关键基因,快速指导病人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如果这个技术得以成功开发,可以将原来基因测序筛查的成本由万元降至几百元,极大地降低肿瘤患者经济负担,也可以促进医院肿瘤专病的规范化治疗,指导精准用药,提高临床救治水平。
总之,我希望我的研究在未来能够尽快走进我们的临床实验室,服务于临床,为更多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