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熊医生谈肿瘤防治丨靶向药怎么吃?副作用怎么应对?看看这篇文章

原标题:胖熊医生谈肿瘤防治丨靶向药怎么吃?副作用怎么应对?看看这篇文章

肿瘤的治疗和康复是长期的过程,患者通常需要定时、定量服用相关治疗药物。正确了解所服用药物剂量、服用方法、副作用,以及药物之间是否能够联合服用、同时服用多款药物需要间隔多久等常见问题,则有助于合理用药,也更加有助于康复。
服用靶向药发生皮肤毒性反应怎么办?
在服用靶向药过程中,皮肤毒性反应是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79%~88%。常见的皮肤毒性反应包括丘疹-脓疱疹、手足皮肤反应以及甲沟炎、化脓性肉芽肿等,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瘙痒、红肿胀痛,甚至剧烈疼痛,出现痤疮样皮疹、脓疱样丘疹,以及趾甲周围皮肤局部红肿,常伴化脓性肉芽肿改变。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做好以下保护措施:

保持皮肤的清洁和湿润,避免酒精、热水对皮肤的刺激。
使用不含酒精的保湿润肤霜或药膏,例如0.1%维生素K乳膏、含5%~10%尿素的润肤霜等,顺着毛发生长方向涂抹,直至完全吸收。
外出时避免阳光照射,采取戴遮阳帽、打遮阳伞等措施。
穿着宽松棉软的纯棉衣物、鞋袜,定期修剪指甲。
避免皮肤刺激物,例如避免使用非处方(OTC)抗痤疮药物、溶剂或消毒剂等。
一旦出现瘙痒或红斑,使用布类物品冷敷或轻拍局部皮肤,避免用手抓挠皮肤。
外用芦荟胶可减少皮疹的发生率,降低严重程度。
出现严重皮肤反应时,请及时就诊,或咨询主管医生。

服用靶向药发生手足综合征怎么办?
靶向药引起的手足综合征临床表现有感觉异常、麻木、迟钝、麻刺感、疼痛感、皮肤肿胀和红斑、脱皮、皲裂、角化、硬结样水疱或严重的疼痛等。通常有以下3种情况:
如果症状为针刺感、感觉迟钝或感觉异常、麻木、手或脚出现无痛性肿胀和红斑,但不影响正常活动,一般不用调整靶向药物的剂量,有症状出现时可局部用药,一般选择含皮质类固醇成分的乳液或润滑剂等涂抹局部,如尿素维E乳膏,另外还可应用维生素B6片等。
如果患者的手和脚出现疼痛、红斑、肿胀等症状,并且影响日常活动,此时需要医生和药师进行疗效评估后可酌情减少服用靶向药的剂量。
如果患者的手和脚出现湿性脱屑、溃疡、水疱等症状,出现严重的疼痛或者严重不适,导致患者无法工作或无法进行日常活动,建议暂停靶向药,同时进行镇痛处理和局部用药对症处。如果仍然症状严重,则终止靶向药治疗。患者在出现上述症状后应及时就医,由医师和药师对疗效和用药安全进行综合评估后,再确定是否调整靶向药物剂量。此外,平时需要注意休息,避免激烈运动,以免摩擦手、足等相应部位。避免用手撕去脱皮等。
服用靶向药引起高血压怎么办?
许多肿瘤患者在服用靶向药物后,会出现新发高血压或原本控制良好的血压突然升高,大多出现在用药后2周内,常伴有蛋白尿的生成,部分患者也可能无任何症状。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高血压,都会增加心、脑、肾等器官损害和病变的风险。因此,服用靶向药物后,建议与主管医师保持沟通,充分评估高血压风险,用药前后积极监测血压,必要时调整用药或者停药。
若自我监测血压水平≥140/90mmHg或血压在平时血压的基础上升高≥20mmHg,需进行药物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进行降压治疗。
如果出现短时间内血压急剧升高(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20mmHg),并伴有明显的头痛、眩晕、烦躁、恶心呕吐、心悸、气急和视力模糊等症状,请立即就医。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治疗高血压的基础,应长期坚持。建议每天摄盐量不超过6g(约1啤酒瓶盖),同时含钠高的调味品(味精、酱油等)、腌制品、零食等也需要减少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豆类,戒烟限酒。如果病情允许,应该适量运动(控制体重,避免超重或肥胖);控制不良情绪,积极调整心态。
服用抗肿瘤药造成肝损伤怎么办?
近年来新型抗肿瘤药物不断涌现,肿瘤患者生存期逐渐延长,但同时患者接受多种、长期的药物治疗,进而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风险增加。临床可表现为无症状的肝酶升高、黄疸、胆汁淤积、肝纤维化、肝窦阻塞,甚至爆发性肝衰竭,部分患者可有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肝区及上腹部不适等症状,而胆汁淤积型患者可出现皮肤黄染、瘙痒等典型症状。预防和减轻肝损伤,治疗期间应注意:

定期检查肝功能,关注转氨酶、总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等指标。一旦出现肝功能异常或黄疸,应立即咨询医生,停用有关药物。
同时使用的抗炎保肝药物种类不宜过多,通常选用1~2种,最多不超过3种,以免增加肝脏负担。
注意日常休息,最好在饭后安静休息1~2小时,使血液集中在胃、肝、肠部,以利于肝脏血液循环。肝功能基本正常后,可适当增加活动。
合理饮食,食欲不佳时应以清淡为主,不宜进食高脂肪、 高蛋白及高糖食物,易产生有害代谢物质,增加肝脏负担。避免酗酒和滥用药物。

服用抗肿瘤药应该在什么时间?
在适宜的时间吃药,不仅可以增加药物在人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增强疗效,还可以充分调动起人体内的免疫和抗病因素,减轻副作用。服药前,一定要认真查看药品说明书中【用法用量】项下的相关描述,根据说明书要求,选择正确的服用时间。药物的服用时间,一般可以分为空腹、餐前、餐中、餐后、睡前等。

空腹:指腹中没有食物,饭前1-2小时和饭后2-3小时都属于空腹,空腹服用可避免食物影响药效,利于药物被吸收和发挥作用。
餐前:饭前15-30分钟内服用。某些胃肠道不良反应小、进食后服用会影响其吸收的药物,建议饭前服用。
“餐中”或“随餐”服用:是指在吃饭的同时服用药物。这是为了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餐后:饭后15-30分钟服药,并非饭后马上吃。大部分药物都可以在餐后服用,其目的是为了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并使药物更好的起效。
睡前:睡觉前30分钟服药,有些药物会产生困倦感或帮助病人更好入睡。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一日三次”不一定是在三餐时间服用,一日三次的正确吃法应当是间隔8个小时,比如早上6点、中午14点、晚上22点,从而使血药浓度保持稳定,这样不仅可以保证疗效稳定,还避免了因浓度过高而导致的毒副作用增加。一般的原则是,每日服用几次,那么每次服药的间隔时间就应该为24小时除以几。“一日一次”服用的药物最好一天内选定一个合适的、相对固定的时间服药。
少服、漏服抗肿瘤药怎么办?
日常生活中,少服或漏服药品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些是忘记服药时间,有些出门忘带药等。用药依从性是抗肿瘤治疗成功与否的重要保障,提高用药依从性,可以明显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减少病情复发或药物毒副作用风险。
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少服或漏服建议合理使用药品。不少药品会在药品说明书的【用法用量】项下注明少服或漏服药品的处理办法,这种处理办法一般都是通过试验验证过的,是保障药效和降低毒副作用的最佳方案。
遵循“漏服时间与给药间隔1/2关系”原则进行处理。说明书中没有标注的,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按照“1/2原则”来处理,将漏服时间与给药间隔的1/2时长进行比较。若漏服时间少于给药间隔的1/2,可以按照正常剂量立即补服。比如每天服药一次的药物,漏服时间小于12小时,就可以立即补服常规剂量,以后正常服药即可。若漏服时间大于给药间隔的1/2,则不应该再补服,在下一次服药时按正常剂量服用即可。如每天服药一次的药物,如果发现漏服时距离下一次服药时间少于12小时,就不用补服药物,下一次服药时正常服用就可以。
切记:所有口服新型抗肿瘤药物出现漏服,都不可在下次服用时加倍补服,以免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服药后发生呕吐,则一般不再服用额外剂量,按计划在下一次服药时间服用正常剂量的药物。
以下四个建议可以帮助减少忘记服药的情况:
挑一个自己不容易忘记的固定时间点。
将要服用的药物放在显眼位置。
可以提前准备好要服用的药物,放在分装药盒里,标记好服药时间。
使用手机设定好服药闹钟,提醒按时服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