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凝类检查项目临床意义(4项)

血凝类检查项目临床意义4项)
项目名称 缩写 临床意义
抗凝血酶III ATIII 参考值:260mg/L~320mg/L

用于检测人体血清中抗凝血酶Ⅲ(ATⅢ)的含量。

ATⅢ是由肝脏合成的含糖15%且具有一定的耐热性的一种α2-微球蛋白。它具有分解脂蛋白的作用,对凝血系统中几乎所有的活性丝氨酸蛋白酶都有抑制作用,在肝素的协同作用下,可以和凝血因子中的Ⅱa、Ⅻa、Ⅺa、Ⅸa、Ⅹa等结合,抑制这些因子,特别是抑制凝血酶的活性。动脉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梗塞和其它血栓疾病)、血液疾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胰腺炎、败血症导致的休克、含雌激素的避孕药等都会导致ATⅢ活性下降。先天性ATⅢ缺陷患者中ATⅢ活性为正常人的30%~60%。往往幼年就易出现血栓,发病常在儿童期。肝脏是ATⅢ合成的重要器官,因此,肝病时对ATⅢ影响很大,测定ATⅢ的活性有诊断价值。

纤维蛋白原 Fb 参考值:2.0~4.0g/L

用于检测人体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b)的含量。

纤维蛋白原是一种多功能血浆球蛋白,在肝脏合成,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作为凝血因子I直接参与体内凝血过程。研究发现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有促进心血管病发生的作用。随着纤维蛋白原检测技术的发展,对其研究逐渐深入,近年研究表明纤维蛋白原与许多疾病有关,测定纤维蛋白原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

增高常见于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传染病、结缔组织病、急性肾炎、多发性骨髓瘤、休克、大手术后、妊高征、急性感染、恶性肿瘤和应急状态等;降低常见于先天性低或无FIB血症、遗传性FIB异常、DIC、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和肝硬化等。

纤维蛋白溶酶原 Pg 参考值:230~340mg/L

用于检测人体血清或血浆中纤维蛋白溶酶原(Pg)的含量。

纤维蛋白溶酶原是纤溶酶的前体形式,由激活物激活,进而水解纤维蛋白(原)和其它的凝血因子,起到抗凝的作用。纤溶酶的作用是保持血管内的凝血、纤溶的平衡,使血流畅通。纤维蛋白溶酶原主要生理功能是参与纤溶系统。纤维蛋白溶酶原在血清中处于非活性状态,可被尿激酶、链激酶、胰蛋白酶、凝血酶等物质激活。激活后的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它可以水解凝固的纤维蛋白,从而使得沉淀附着于血管壁的纤维蛋白得以逐渐溶解,起到抗凝的作用。严重创伤、灼伤、外科手术、产科意外、输血反应等病理情况时,纤溶系统被过度激活,致使大量的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其活力过强,超过了抗纤溶酶的抑制能力,这时就会导致纤溶过度而致出血。纤溶过度也是血管内弥散性凝血的重要特征。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