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7年10月Nishizaw等[1]发表第1篇关于TTV的论文以来,许多国家开展了TTV的研究,我国北京[2]、深圳[3]等地也做了大量工作,但对于TTV的致病性,特别是输入…
【摘要】 目的 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检及抗体鉴定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 对1年来我市输血患者做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检,抗体筛检阳性者进一步做鉴定,分析抗体特异性,测定抗体效价,总结各抗…
输血是临床上挽救、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保证安全、快速、有效输血,输血前的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是一个关键的环节。目前交叉配血方法有盐水法、木瓜酶法,抗人球蛋白法及凝聚胺法。我科…
血小板(Plt)的数量或质量异常可引起止血功能障碍而发生出血性疾病,妊娠合并此类疾病在临床并不少见,且此类疾病易引起孕妇流产、早产、胎儿及围产儿死亡,产妇多部位出血等。 近年来,浓…
应用白细胞过滤器制备的少白细胞血液成分在预防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NHFR),HLA同种免疫反应及各种相关疾病的感染等方面已取得一定效果。有效白细胞滤除前后对全血及红细胞悬液性能…
输血后肝炎是输血后常见传染病之一,发病几率和危害性位居输血相关疾病之首。尤其我国属肝炎高发区,存在着许多引起输血后肝炎(PTH)的高危因素,如献血人员管理不利、无偿献血尚未完全开展…
关键词: PCR-SSP;人类血小板抗原;基因分型 摘要 目的:建立人类血小板抗原1~4系统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分型方法。方法:合成14条引物,采用PCR-SSP方法对…
摘要 目的: 探讨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前后血液质量的变化,及其对临床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降低的程度。方法: 将200 ml/袋全血或1 u/袋红细胞用白细胞过滤器滤除白细胞。取过滤前…
自20世纪初,卡尔·兰德斯坦纳最先揭开了输血死亡之谜,发现了人体血液中红细胞上所含两种不同的抗原物质而分A、B、O、AB四种血型,即ABO血型系统后,这位奥地利病理学家并未满足于这…